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揭晓:刘青云四度封帝,卫诗雅首夺影后,《九龙城寨之围城》成最大赢家

4月的香港,晚风裹挟着维港的海雾,却掩不住文化中心的炽热——4月27日晚,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在此揭晓。这座承载着香港电影记忆的殿堂里,刘青云、卫诗雅分别凭借《爸爸》《破·地狱》摘得最佳男女主角,而现象级影片《九龙城寨之围城》则以横扫之势包揽最佳电影、最佳导演等7项大奖,成为今夜最耀眼的”黑马”。

四度封帝!刘青云的”父亲”与电影人生

当刘青云身着黑色西装走上领奖台时,台下掌声如潮。这是他职业生涯第四次捧起”最佳男主角”奖杯,距离第一次获奖(2006年《我要成名》)已过去近二十年。镜头扫过观众席,他眼含笑意:”今天特别巧,21岁拍第一部戏《听不到的说话》时,导演姜大卫先生就在台下。那时候我什么都不懂,现在他还在,我突然觉得自己也算’前辈’了?”

此次获奖的《爸爸》改编自真实案件,刘青云饰演一位遭遇家庭变故的父亲。他将角色从崩溃到重生的层次感演绎得淋漓尽致,被影评人称为”近年最戳心的父爱表演”。有趣的是,两年前凭《神探大战》获奖时,刘青云曾笑称”明天就要去拍《爸爸》”,如今这段”承诺”终成现实。”拍《爸爸》的过程很’拧巴’,”他坦言,”我以为自己懂了,拍完才发现根本没懂。但正是这种’不懂’,让我更想贴近角色的真实。”

卫诗雅:从”不自信”到影后,她在《破·地狱》里找到答案

如果说刘青云的获奖是”实力延续”,那么卫诗雅的首封影后则是”惊喜突破”。这位曾以”宅男女神”形象被大众熟知的女演员,此次凭借殡仪题材影片《破·地狱》斩获最佳女主角。领奖时,她眼眶泛红,引用电影里的经典台词:”上了这趟车,就别担心什么时候下车,好好珍惜每一段风景。”台下掌声雷动,这是对她转型的最高认可。

《破·地狱》以香港殡仪行业为切口,用严肃视角探讨生死议题。尽管题材小众,却在上映后以1.49亿港元登顶香港本土票房榜,内地票房更突破2.11亿元,成为近年香港电影的”票房黑马”。卫诗雅在片中饰演一名殡仪策划师,为演好角色,她跟随真实的殡仪师学习三个月,从整理遗容到安抚家属,每个细节都力求真实。”以前我总怕演不好,怕观众不喜欢,但这部电影让我明白,演员的责任是传递真实的情感。”她感慨道。

《九龙城寨之围城》:技术流与类型片的”双重胜利”

若说《爸爸》和《破·地狱》是”演员的胜利”,那么《九龙城寨之围城》则是”团队的狂欢”。这部由郑保瑞执导的奇幻动作片,不仅拿下最佳电影,更包揽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剪辑等7项技术类大奖,堪称”金像奖技术流教科书”。

影片以香港九龙城寨为原型,融合动作、冒险与怀旧元素,上映后内地票房达6.85亿元,香港市场也有1.129亿港元入账,更获第77届戛纳电影节”午夜展映”单元邀请,成为近年来华语片国际影响力提升的缩影。导演郑保瑞在获奖感言中特别感谢团队:”从场景搭建到动作设计,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九龙城寨是香港的集体记忆,我们想用电影让更多人记住它。”

其他奖项:老将新秀共谱”电影交响曲”

除了核心奖项,本届金像奖还涌现出诸多亮点:

  • 最佳女配角由《爸爸》的谷祖琳获得,她饰演的”强势母亲”以犀利台词和细腻演技成为全片”泪点担当”;
  • 最佳男配角花落《破·地狱》的朱栢康,他用”外冷内热”的殡仪师形象证明了自己的演技;
  • 最佳新演员苏文涛(《爸爸》)以”少年父亲”的青涩与坚韧,成为影坛新星的潜力股;
  • 技术类奖项中,《九龙城寨之围城》的服装造型(余家安、叶嘉茵)、视觉效果(林骏宇团队)等更是被赞”重新定义港片工业水准”;
  • 终身成就奖授予徐克与施南生这对”影坛伉俪”——前者用《黄飞鸿》《青蛇》等经典奠定香港电影美学,后者以制片人身份推动《无间道》《画皮》等现象级作品,他们的获奖被视为”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注脚”;
  • 新晋导演奖由Robin Lee(《香港四径大步走》)获得,这位年轻导演用镜头记录香港郊野之美,为类型片提供了新可能。

香港电影的”传承与新生”

从刘青云的四度封帝到卫诗雅的首次折桂,从《九龙城寨之围城》的技术突破到《破·地狱》的题材创新,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既是对过往的经典致敬,也是对未来的热烈期许。正如徐克在获奖感言中所说:”香港电影的生命力,在于永远有新的故事、新的面孔、新的可能。”当灯光渐暗,文化中心的掌声仍在回响——这不只是一场颁奖礼,更是香港电影向世界宣告:我们从未停止生长。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