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定档7月5日:四年破圈路 终迎”白蛇归银幕”

“白蛇归来”的呼唤,在影迷社群里回响了整整四年。6月21日,这声期待的回应终于落地——由珠江电影集团、广东粤剧院、佛山市文旅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正式宣布将于7月5日重映。这个被影迷称为”白蛇本命年”的蛇年,影片以”千年执手 银幕重逢”的宣传语,向观众发出浪漫邀约:这一次,不仅是白素贞与许仙跨越千年的情缘再续,更是经典粤剧电影与热爱它的观众跨越四载的双向奔赴。

从”现象级破圈”到”全民期待”:四年热度不减的文化密码

2021年5月20日,当”520″的甜蜜氛围遇上经典爱情传说,《白蛇传·情》以黑马之姿闯入影坛。谁也没想到,这部被视为”戏曲电影”的作品,会掀起一场全民级的文化热潮。首批走进影院的观众,在两个小时的观影后,纷纷在社交平台写下”这哪是戏曲片?分明是流动的宋画””每一帧都想截图当壁纸”的惊叹;曾经对戏曲电影持保留态度的年轻群体,更因影片中”水漫金山”的磅礴特效、”青蛇御风”的灵动身段,彻底打破”戏曲=老气”的刻板印象。数据显示,影片上映不到一月便登顶中国影史戏曲电影票房冠军,更以超9.9分的B站付费观看高分,成为现象级文化符号。

四年间,这份热度从未消退。每当影片在国内外电影节展获奖,或是社交平台出现”国风电影”相关话题,评论区总会涌现大量”求重映”的留言。这些声音里,有从未进过影院却因网络片段”二刷三刷”的Z世代,有在大银幕看过仍觉”未看够”的戏迷,更有被家人朋友”安利”后专程来询问档期的新观众。正如一位资深影迷所说:”它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成了我们的文化记忆——每次提起,都像在说一位许久未见的老友。”

当粤剧遇见电影:用90%特效与宋画美学,重构东方浪漫

《白蛇传·情》为何能成为”破圈”典范?答案藏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里。影片由张险峰执导,莫非担任编剧兼戏曲导演,曾小敏(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得主)、文汝清等粤剧名角领衔主演,将粤剧的婉约之美与电影的现代视听语言深度融合。

最直观的震撼来自视觉呈现。为了打造”白蛇世界”的奇幻与唯美,片方特邀澳大利亚、新西兰特效团队与深圳顶尖CG团队联手,全片特效镜头占比超90%。昆仑山巅的皑皑白雪如工笔画般细腻,雷峰塔下的水漫金山以6分钟水墨长卷铺陈,白蛇青蛇御风而行时的衣袂翻飞似云卷云舒——这些曾被好莱坞特效”垄断”的场景,如今用中式美学重新定义:没有炸裂的视觉冲击,却用留白、晕染、气韵流动的宋画意境,让观众在”美到窒息”中感受东方哲学的独特魅力。

这种美学追求渗透在每一个细节里:美术团队绘制600余幅分镜图,只为还原宋代建筑的雅致;置景组搭建10个高度复原的场景空间,从杭州西湖到雷峰塔内,连瓦当纹样都严格考据;服装部门采用古法”草木染”工艺,为白素贞、小青量身定制30余款戏服,每一针每一线都带着草木的清香与时光的温度。当这些匠心之作通过电影镜头放大,连曾对戏曲”无感”的年轻人都忍不住感慨:”原来我们的传统美学,比想象中更高级。”

从”神话”到”人心”:用”情”重塑经典,让角色活在当下

如果说视觉创新是《白蛇传·情》的”外衣”,那么对”情”的深度挖掘则是其”内核”。影片跳出传统传说的框架,以现代视角重新诠释”爱”与”成长”:白素贞不再是”为爱牺牲”的符号化形象,她会为救许仙挑战天条,也会在雷峰塔前含泪选择”入塔修行”——这份”敢爱敢抗争,更敢为爱妥协”的坚韧,让当代女性观众看到了”爱得清醒”的力量;许仙也撕掉”负心汉”的标签,从最初的怯懦书生成长为愿与白素贞共担风雨的”凡人大英雄”,一句”我陪你”道尽平凡深情;而小青这个”暴力甜妹”,从最初不理解姐姐的”恋爱脑”,到为护姐与法海死战,被网友亲昵称为”姐宝女”,她的率真与热血,让传统戏曲中的”配角”焕发新生。

甚至连”反派”法海都被赋予了人性温度:他不再是单纯降妖除魔的”工具人”,面对白素贞的执着时会流露出无奈,看到小青的勇敢时会暗自赞赏。这种对”情”的普世性挖掘,让影片超越了”神话题材”的限制,引发全年龄层观众的共鸣。正如豆瓣网友评价:”以前看白蛇传,是为看’法海拆CP’;现在看《白蛇传·情》,是为看’人妖共通的情’——原来最动人的,从来都是真心。”

功底与荣耀:粤剧名角的”绝活”,让戏曲在银幕上”活”过来

除了故事的动人,《白蛇传·情》更让观众见识到粤剧艺术的深厚底蕴。曾小敏饰演的白素贞,一个眼神便能传递”爱而不得”的惆怅,一段七尺水袖舞得刚柔并济,与”十八罗汉”对打时的招式干净利落,连眼尾的细纹都带着戏;文汝清的许仙,从初遇时的青涩到后期的坚定,举手投足间尽是书生的文雅与丈夫的担当。这些曾被戏迷在剧场里”远观”的”绝活”,通过电影的特写镜头被无限放大——观众不仅能看清水袖上的刺绣纹理,更能感受到演员指尖的温度、眼神的震颤,仿佛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

这份对艺术的极致追求,让《白蛇传·情》载誉无数:它斩获第十九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入围金鸡奖最佳戏曲片,摘得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金椰奖最佳技术奖,更在威尼斯电影节、迪拜世博会等国际舞台大放异彩。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戏曲电影并非”小众艺术”——当传统戏曲借由电影这一全球通用的语言被重新讲述,当粤剧的”南国红豆”通过银幕撒向世界,文化的生命力便得到了最生动的延续。

从一部到三部:粤剧电影创新之路,越走越宽

《白蛇传·情》的成功,不仅是一部电影的胜利,更开启了粤剧电影创新的新篇章。作为珠江电影集团与广东粤剧院联合打造的”粤剧电影创新三部曲”开篇之作,它的续作同样亮眼:2024年上映的《谯国夫人》斩获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以冼夫人的传奇故事展现岭南文化的多元包容;目前正创作中的第三部《三水女儿·红头巾》,则聚焦近代女性群体,用粤剧讲述普通劳动者的奋斗史诗。

从”白蛇”到”谯国夫人”,再到”红头巾”,这条创新之路的背后,是传统戏曲与现代影视的深度融合,是文化传承与时代审美的双向奔赴。正如影片重映海报中所写:”有些故事,永远不会过时;有些美好,值得反复品味。”7月5日,当《白蛇传·情》再次登上大银幕,我们不仅将重温那段跨越千年的情缘,更将见证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璀璨绽放。这一次,白蛇归来,带着东方美学的底气;银幕重逢,带着文化自信的温度——这或许就是经典最动人的模样:它从未远离,只是等待着与你再次相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