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这都是一个非凡的季度”,苹果 CEO 蒂姆・库克难掩兴奋地说道。当地时间 7 月 31 日,苹果公司公布了 2025 年第三财季(截至 6 月 28 日)的财报,这份财报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业界激起千层浪。数据显示,苹果本财季总营收达到 940.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创下自 2021 年 12 月以来的最大涨幅;净利润达 244.3 亿美元。如此亮眼的成绩,无疑让苹果在竞争激烈的科技市场中再次成为焦点。

在众多业务板块中,iPhone 作为苹果的核心产品,其表现堪称亮眼。本财季 iPhone 收入 445.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远超预估的 400.6 亿美元。库克在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中解释道,iPhone 收入强劲的主要原因是 iPhone 16 比去年同期发售的 iPhone 15 更受欢迎,iPhone 16 的销量较上一代产品实现了 “强劲的两位数增长”。他还特别强调,现有 iPhone 用户升级新机的热情高涨,为 iPhone 的销售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
iPhone 之外的其他硬件方面,各产品线表现各异。第三财季,Mac 的收入达 80.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成为增长较快的板块。这一成绩的取得,或许与苹果不断优化 Mac 的性能和设计,以及自研芯片的优势逐渐凸显有关。iPad 的收入为 65.8 亿美元,同比下降 8%,尽管苹果在产品方面有所动作,但仍未能有效扭转下滑趋势。可穿戴设备和其他硬件产品(包括 Apple Watch 和 AirPods)营收为 74 亿美元,同比下滑 8.6%,市场竞争的激烈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给这一业务板块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而服务业务(包括 iCloud、Apple Music、AppleCare 等)则延续增长态势,第三财季营收为 274.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成为苹果业绩增长的稳定器。
财报发布后,市场迅速做出积极反应,苹果美股盘后上涨 2.42%。投资者们似乎对苹果本季度的表现充满信心,认为其在多个业务领域的良好发展态势,将为未来的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在大中华区的营收表现成为本财季的一大亮点。该财季内,来自大中华区的收入同比增长 4.4% 至 153.7 亿美元,预估为 151.9 亿,这一数据结束了前两个季度的下滑趋势,实现了自 2023 年第四财季(相当于自然年 2023 年第三季度)以来的首次同比增长。
库克在会议中特别提到,中国对部分设备提供的补贴(“国补”)对苹果在该地区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这项补贴确实适用于我们的部分产品,而且显然有帮助。” 库克诚恳地表示。事实上,由于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数码产品国补范围限定在 6000 元以内,在第二季度的 “618” 手机市场,苹果采取了大幅降价策略以满足国补门槛。例如 iPhone 16 Pro 128GB 版本直降 2000 元至 5999 元,正好卡在国补范围内,叠加 500 元国补后到手价仅 5499 元,这一策略成效显著,使得苹果产品在补贴叠加下市场表现突出。
Canalys(现为 Omdia 的一部分)的最新研究显示,2025 年第二季度,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同比下降 4%,而苹果以 1010 万台的出货量排名第五,同比增长 4%。Canalys 分析师钟晓磊表示,在 “618” 大幅降价叠加国补以及今年华为的 Pura 80 旗舰机发布较晚(去年华为 Pura 70 正好第二季度发布,对苹果形成竞争压力)等因素下,苹果第二季度在国内市场的表现较为稳健。
“这比我们预期的要好。” 库克在电话会议上难掩喜悦之情,他将本季度业绩好转的原因归结于 iPhone、Mac 和服务业务的两位数增长。然而,此前曾有声音质疑,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 “帮助” 苹果公司实现了这样出色的季度表现,消费者因担心 “对等关税” 提升手机厂商成本而出现 “抢购潮”。对此,库克坦诚回应,“关于关税的讨论确实在 4 月份引发了异常的购买模式,主要集中在 iPhone 和 Mac 电脑在美国的销售上”,但他同时强调,“总体而言,这种提振作用是有限的”。库克补充道,苹果本财季 10% 的收入增长中,仅有 1 个百分点来自这些 “提前购买” 行为。
彭博社在报道中调侃道,“你其实不必看财报的数字就知道这是一个出色的季度 —— 你只需听听库克的语气就能知道。他在陈述时明显情绪高涨,这次电话会议的基调与上个季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近几个季度以来,由于增速明显放缓,库克持续面临来自华尔街投资者和股东们的压力。甚至有 2 位分析师称,苹果应该用一位更注重产品的首席执行官来取代库克,这一言论在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
不过,尽管苹果本季度业绩出色,但也并非毫无隐忧。有媒体分析指出,苹果在生成式 AI、智能助手领域的明显落后仍然为其业绩 “蒙上了阴影”。今年以来,苹果股价累计下跌约 15%,表现逊于英伟达、微软等其他科技巨头,除了关税风险外,主要原因便是苹果的 AI 推进缓慢、无法及时兑现承诺。其中,苹果语音助手 Siri 的表现与宣传存在落差,甚至直到现在,国行 iPhone 15Pro 系列、iPhone 16 系列的用户仍无法体验到苹果的 AI 功能。
面对这一情况,库克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正在大幅增加投资,苹果升级后的 Siri 正在 “取得良好进展”,并计划明年发布新版本。“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看,我们的重点是将人工智能功能放在平台上,这些功能是高度个性化、私密和无缝集成的。我们正在大幅增加投资,我们也重新分配了相当多的人,专注于公司内部的人工智能功能。” 库克阐述道。他还介绍称,在接下来的四年里,苹果将在美国投资 5000 亿美元,在先进制造、硅工程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创造就业机会。
然而,此前外媒报道指出,苹果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多位关键人才已被社交网络巨头 Meta 挖走。继苹果大语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鸣后,Meta 近期又聘请了苹果公司的两位关键人工智能研究人员 —— 马克・李和汤姆・冈特加入其超级智能实验室团队。分析指出,人员流失可能会进一步打击苹果的人工智能雄心。
总体而言,苹果 2025 年第三财季的财报展现了其在核心业务上的强大实力,尤其是在中国市场营收的恢复增长以及 iPhone 等产品的出色表现,为其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但在 AI 领域的滞后以及人才流失等问题,也为苹果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挑战。苹果能否在保持现有优势的同时,在 AI 领域实现突破,值得市场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