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多地市民被一种恼人的 “小白虫” 搅得心烦意乱。社交媒体上,满是关于这些白色飞虫的吐槽:“一出门就被小白虫包围,骑车都不敢张嘴,生怕飞进嘴里。”“车在楼下停一会儿,前挡风玻璃上就落了一层,密密麻麻的,看着头皮发麻。” 这些体积极小的白色飞虫成群结队,无孔不入,给市民的日常出行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

经专家确认,这些 “小白虫” 正是常见的农业及园林害虫 —— 白粉虱。白粉虱并非新面孔,它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常现身于 9 月和 10 月份,寄主范围极为广泛,像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菜豆等蔬菜,以及桂花、柑橘、茶树、桃、柿等多种植物都是它的 “侵害目标”。白粉虱成虫体长 1 – 1.5 毫米,体覆白色蜡粉,翅半透明也被蜡粉覆盖。别看它个头小,危害可不小,成虫和若虫会群集在叶片背部,通过刺吸式口器刺入植株组织内吸取汁液,致使叶片退绿变淡、黄花焉萎,严重时甚至能让作物全株死亡。此外,它还与蚜虫类似,能够传播病毒,极大地降低蔬菜成熟期的品质,给种植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就常见的白粉虱,为何近期在河南多地突然大规模爆发,甚至达到 “围城” 的惊人程度?这背后,气象条件是主要推手。昆虫专家指出,白粉虱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有着严苛的条件:温度需保持在 25℃ – 30℃,空气相对湿度要维持在 60% – 80%。回顾河南近期天气,持续降雨让空气湿度居高不下,气温也稳稳处于白粉虱喜爱的区间,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宛如一个天然的 “超级繁殖温床”,促使白粉虱种群数量呈几何级数疯狂增长。
自八月下旬起,这场由白粉虱引发的 “虫灾” 便在河南多地陆续上演。根据河南省各市园林部门发布的信息,平顶山、商丘、漯河、开封等多地已纷纷进入白粉虱高发期。面对来势汹汹的白粉虱,各地迅速行动,积极启动相关防治工作。园林部门通过喷洒化学药剂、设置防虫网、悬挂黄板等多种手段,试图控制白粉虱的扩散态势。
虽说白粉虱不会像蚊子那般主动叮咬人,对人体无直接的攻击性危害,但因其数量庞大,仍给市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在白粉虱爆发区域,市民若未采取防护措施,极有可能在出行时,让这些小飞虫钻进鼻腔、口腔,甚至飞入眼睛,引发身体不适。所以,专家建议市民外出时,务必做好防护措施,佩戴眼镜和口罩等。
值得庆幸的是,天气变化有望为这场 “虫灾” 带来转机。据河南省气象台最新预报,本周末(13 日至 14 日),河南全省天气将迎来短暂的晴好时段,除东南部局部地区偶有阵雨,大部分区域将以晴天或多云为主,利于市民安排户外活动。而真正的 “救星” 将在下周登场,预计从 16 日开始,一股冷空气将强势抵达河南,届时全省最高气温将显著下降,最低气温也会再次降至 20℃以下。科学研究表明,当气温低于 20℃时,白粉虱的生长繁殖将受到明显抑制。可以预见,这场即将来临的降温,将成为终结白粉虱大规模爆发的关键力量。
在与白粉虱这场 “战斗” 中,尽管目前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各地防治工作的有序推进以及天气的助力,相信河南多地能够尽快摆脱 “小白虫” 的困扰,恢复往日的宁静与舒适。同时,此次事件也给我们敲响警钟,在未来的农业生产和城市绿化工作中,需进一步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与预警,提前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降低类似灾害发生的风险,守护生态环境与市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