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预警:中国车市大洗牌将至,百家车企或遭淘汰

近日,在慕尼黑车展上,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发表了一番引人瞩目的言论。她指出,随着中国对新能源汽车行业非理性竞争的整治逐步推进,中国汽车市场即将迎来大规模的洗牌,预计约 100 家车企将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李柯直言,当前市场上车企数量过多,一旦价格战的热潮退去,那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将难以在市场中立足。过去,不少车企依赖打折、提供优惠等手段吸引消费者,但如今低价策略逐渐失效,众多整车厂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最终只能被市场无情淘汰。不仅如此,李柯还认为,即便市场最终仅剩下 20 家车企,这一数量实际上仍然偏多。

目前,中国拥有多达 130 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然而,当下市场增长的步伐逐渐放缓,电动车价格持续下降,再加上政策层面的整治,车企数量的大规模洗牌已成为必然趋势。此前,何小鹏也曾做出预测,未来十年,全球汽车行业可能仅剩下 10 家主要企业。这意味着,那些缺乏技术、资金或者特色的中小车企,将面临被收购或者直接出局的命运。

回顾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历程,近年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竞争也愈发激烈。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政策推动和消费者需求转变的双重作用下迅速崛起,众多企业纷纷入局。然而,市场的容量并非无限,随着车企数量的不断增加,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战成为了众多车企争夺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但价格战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一方面,车企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许多企业陷入了亏损的困境;另一方面,低价策略也导致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消费者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从市场现状来看,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极为复杂。头部车企凭借品牌优势、技术实力和规模效应,在市场中占据着较大的份额。以比亚迪为例,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布局处于行业领先地位,销量和市场份额一直名列前茅。然而,即便是比亚迪这样的头部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今年以来,比亚迪的销量出现了连续 4 个月的下滑,吉利、奇瑞等竞争对手紧紧追赶,市场份额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在价格战方面,比亚迪为了应对竞争,采取了一系列价格调整策略。例如,将海豹 07 智驾版入门款价格直接降至 13.98 万,秦 PLUS DM-i 更是杀入 6 万档,旗舰汉 DM-i 也以 13 万的价格参与市场竞争。这种价格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销量的增长,但也对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造成了严重影响。据研究机构的研报显示,2025 上半年自主上市车企虽然销量同比均实现增长,但板块净利润同环比下滑幅度较大,多数车企单车盈利下滑,这充分反映出第二季度终端价格竞争的激烈程度。

除了价格战,技术研发也是车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在汽车产业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的大背景下,研发投入已成为车企竞争的核心要素。已披露的 18 家上市车企在 2025 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合计高达 920.48 亿元,同比增长 32.94%,平均每家投入达 51.14 亿元。其中,比亚迪上半年研发投入达 308.8 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占营收比重约为 8.32%,用于多项关键技术研发。吉利汽车在研发投入达到 73.28 亿元,同比增长 21.32%,重点聚焦于 SEA 浩瀚架构升级与智能座舱系统。这种研发强度与转化效率的差异正在将行业推向 “强者更强” 的分化格局。何小鹏曾观察到,当前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 “卷自动驾驶,而不需要卷价格”,而传统燃油汽车则深陷价格战的泥潭。参与技术竞赛需要巨额持续的研发投入,仅小鹏汽车 2024 年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研发投入就高达 35 亿元。这种高门槛自然会将资源有限的车企排除在长期竞争之外。

面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许多车企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数据显示,2025 年 1 – 7 月,我国汽车出口 368 万辆,同比增长 12.8%,出口金额突破 600 亿美元,同比增长 8.5%。奇瑞汽车上半年以 55 万辆的出口量继续领跑。比亚迪以 44.3 万辆的出口量位居第二,117.8% 的同比增速展现出了强大的出海潜力。1 – 7 月,其乘用车及皮卡海外销量超 55 万辆,同比增长超 130%,这一数据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海外销量的总和。甚至新势力品牌也开始崭露头角。零跑汽车上半年出口 2.04 万辆,欧洲市场订单持续攀升;小鹏汽车以 1.87 万辆出口量跻身前 20,在东南亚市场成功打开局面。比亚迪正加速欧洲布局,计划在 2025 年底前完成对 32 个欧洲国家的市场覆盖,门店总数将突破 1000 家。比亚迪还制定了明确的本土化生产计划:匈牙利工厂将于年内投产,土耳其生产基地预计 2026 年启动运营。

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洗牌中,哪些车企能够存活下来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一般来说,具备强大技术研发实力、完善产业链布局、良好品牌口碑和丰富市场经验的车企更有可能在竞争中胜出。那些在新能源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等领域投入大量资源并取得显著成果的企业,将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拥有完善产业链布局的车企,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良好的品牌口碑和丰富的市场经验则有助于企业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对于那些可能被淘汰的车企来说,缺乏核心技术、资金链断裂、市场定位不清晰等是导致它们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一些企业在进入汽车市场时,没有充分考虑自身的实力和市场需求,盲目跟风,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不足,导致产品缺乏竞争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这些企业逐渐失去市场份额,最终陷入困境。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车市大洗牌的推进,汽车行业的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头部车企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同时,技术创新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市场的主流。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将更加注重品质、性能和智能化体验。车企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政府也应继续加强对汽车行业的监管和引导,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环保的汽车产品。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