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奢侈品拍卖遇冷:私人洽购成新风口,市场格局悄然生变

2024年,亚洲奢侈品拍卖市场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潮。曾经炙手可热的手袋、配饰、钟表等品类,在拍卖场上风光不再,而“私人洽购”这一非公开交易模式却异军突起,成为拍卖行应对市场低迷的新策略。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亚洲藏家消费习惯的转变,也预示着全球奢侈品拍卖市场的结构性调整。

一、亚洲市场疲软,拍卖行业绩承压

佳士得最新公布的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其奢侈品类目销售额同比大跌31%,其中亚太区手袋及配饰的拍卖表现尤为惨淡。尽管2023年佳士得亚太区手袋及配饰部曾创下1.54亿港元的成交纪录,并吸引大量年轻藏家(尤其是“千禧一代”)参与网上竞拍,但2024年这一盛况未能延续。

中国作为亚太市场的主要增长引擎,2024年奢侈品消费整体疲软,头部品牌销售额下滑,这一趋势直接传导至拍卖市场。尽管佳士得全年销售总额仅下滑6%(至57亿美元),主要得益于下半年艺术拍卖市场的回暖,但奢侈品拍卖板块的颓势已难以掩盖。

相比之下,苏富比和富艺斯尚未公布全年数据,但富艺斯钟表部门的全球表现已透露出亚洲市场的疲软。尽管富艺斯钟表2024年全球销售额增长15%,但亚洲市场的贡献明显减弱——在2024年前十大高价拍品中,仅有一件来自香港,其余均在美国和欧洲成交。这与2021-2022年香港藏家大手笔抢购钟表的盛况形成鲜明对比。

二、私人洽购崛起,拍卖行寻求新出路

面对公开拍卖市场的低迷,拍卖行纷纷转向“私人洽购”模式。这一模式允许藏家在非公开场合协商交易,避免了公开竞拍的不确定性,尤其受到高净值客户的青睐。

佳士得2024年私人洽购业务实现15亿美元收入,同比增长41%,成为其业绩亮点。富艺斯同样在这一领域发力,2024年2月在香港中环开设全球首家拍卖行直营钟表零售店,提供私人洽购服务,带动全年私人洽购成交额增长20%。

私人洽购的兴起,反映了藏家对市场不确定性的规避心理。佳士得首席执行官Guillaume Cerutti指出,客户更倾向于“再三担保”的交易方式,而非公开竞拍的波动风险。这一趋势表明,拍卖行正从传统的“竞价模式”转向更灵活的“定制化服务”。

三、市场分化:美国、中东崛起,亚洲遇冷

从地区表现来看,2024年全球奢侈品拍卖市场呈现明显分化:

  • 美国成为瑞士钟表最大出口国,同比增长5.6%,富艺斯纽约钟表拍卖创下历史新高。
  • 中东市场表现强劲,阿联酋买家贡献显著增长,同比增幅达50%。
  • 亚洲则持续低迷,中国内地和香港瑞表出口分别下滑26.3%和19.7%,拍卖市场同样遇冷。

这一分化与全球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美国经济韧性较强,中东富豪群体消费力稳定,而亚洲市场则受到经济放缓、消费信心不足等因素影响。

四、未来展望:多元化与数字化转型

面对市场变化,拍卖行正通过多元化策略应对挑战:

  1. 拓展非奢侈品品类:富艺斯2024年上半年珠宝拍卖成交额激增191%,彩色钻石和宝石成为新增长点。
  2. 加强私人洽购:拍卖行通过直营零售店、线上咨询等方式,提供更私密的交易服务。
  3. 数字化升级:网上竞拍虽在年轻藏家中流行,但2024年整体表现未达预期,未来可能需要更创新的数字化营销策略。

2024年亚洲奢侈品拍卖市场的低迷,既是经济环境的反映,也是消费趋势变化的缩影。私人洽购的崛起,标志着拍卖行业正从“公开竞价”向“定制化服务”转型。未来,谁能抓住多元化、数字化和私密化服务的机遇,谁就能在变革中占据先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