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瑞士钟表行业在中国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曾经依赖中国消费者支撑业绩的头部品牌纷纷收缩战线,削减营销预算,减少市场活动。然而,在行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亨利慕时(H. Moser & Cie.)却选择逆势加码,通过精准的市场策略和独特的品牌定位,在中国市场开辟出一条差异化路径。

市场低迷期的“逆行者”
2021年至2022年,中国高端腕表市场经历了一轮爆发式增长,但随着经济环境变化,2024年市场需求明显降温。许多品牌选择保守策略,减少在中国市场的投入。然而,亨利慕时的全球首席执行官Edouard Meylan却认为,市场低迷期恰恰是独立制表商“乘虚而入”的最佳时机。

“市场会迎来变好的时刻,如果我们提前搭建好合适的分销网络,做好品牌建设,当市场复苏时,品牌也会随之增长。”Bertrand Meylan表示。这种长期主义思维让亨利慕时在2024年继续保持活跃,甚至在中国市场加大投入,举办多场高规格活动,强化品牌认知。
从经销商模式到直营体验店
亨利慕时在中国市场的策略与其他瑞士品牌截然不同。2022年底,品牌在香港中环开设全球首家直营旗舰店,2023年8月又与东方表行合作在上海南京西路开设内地首店。这种直营模式让亨利慕时能够直接面向消费者,讲述品牌故事,而非依赖经销商。

“我们希望给顾客提供用钱买不到的体验。”Edouard Meylan强调。例如,在上海F1大奖赛期间,亨利慕时成为Alpine车队的全球合作伙伴,并举办独家观赛活动,发售联名限量款腕表。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吸引了高端藏家,也强化了品牌的运动基因。
精准定位:小众、高净值、年轻化
亨利慕时的年产量仅3000至3200枚,主力价位在20万至40万元人民币之间,部分限量款甚至超过百万元。这种稀缺性使其天然吸引高净值藏家,尤其是年轻一代消费者。
“我们过去12年的努力之一,就是让品牌从成熟藏家向年轻人群拓展。”Edouard Meylan表示。亨利慕时的设计风格大胆,如无Logo概念腕表、电光蓝渐变表盘等,均打破传统制表业的审美定式。此外,品牌频繁与独立设计师合作,如STUDIO UNDERD0G和MASSENA LAB,推出联名限量款,进一步强化其“特立独行”的品牌形象。
供应链与品牌历史的加持
亨利慕时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设计,更在于其垂直整合的生产体系。品牌在沙夫豪森拥有自建工坊,涵盖从研发到组装的全流程,确保产品的高品质与独特性。此外,品牌博物馆展示了创始人亨利·慕时对瑞士工业化的贡献,强化了品牌的历史底蕴。
未来:强化品牌认知,深耕中国市场
尽管亨利慕时在中国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其增长潜力已初步显现。上海首店在开业仅四个月内便实现收支平衡,远超预期。Bertrand Meylan表示,品牌将继续在中国市场深耕,通过更多体验式营销和限量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
“独立制表商的魅力正在被更多人认可,而亨利慕时希望成为这一趋势的引领者。”Edouard Meylan总结道。在瑞士钟表行业集体遇冷之际,亨利慕时的逆势扩张策略,或许能为行业提供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