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晚间,高鑫零售(大润发母公司)发布了从阿里巴巴剥离后的首份年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在2025财年收入虽小幅下滑至715.52亿元,但净利润成功扭亏为盈,实现3.86亿元的利润。这一成绩标志着高鑫零售从2022财年以来的亏损泥潭中走出,但其背后的战略调整与行业竞争态势值得深入剖析。

扭亏靠“节衣缩食”,低价策略初显成效
高鑫零售的扭亏并非源于收入增长,而是通过大幅缩减成本实现。财报显示,2025财年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减少16.2%,行政费用下降24%,合计节约近50亿元。新任CEO沈辉上任后推行的“价格竞争力策略”成为关键,包括自有品牌重回低价路线、推出“超省”系列商品,并借助抖音团购等线上渠道引流。
然而,这一策略的效果仍显温和。同店销售全年仅增长0.6%,远低于行业头部企业的调改成果(如永辉调改门店单季度利润超7000万元)。零售专家胡春才指出,中国实体零售的低价路线已被电商堵死,单纯依赖折扣难以持续,未来需转向“人货场”升级,提升商品差异化和运营效率。
中型业态成新主力,大润发Super门店加速扩张
与依赖成本控制不同,高鑫零售在中型超市业态(大润发Super)上展现出更大野心。报告期内,大润发Super门店数量从29家增至33家,同店销售增长高达5.9%,成为未来开店的核心方向。该业态面积1500-3000平方米,精选5000-8000款商品,其中1000款长期低价,依托大卖场供应链实现高效运营。
尽管拓展速度较慢(年增4家),但管理层明确表示将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区域,并计划通过自主调改大卖场进一步渗透市场。这一布局与沃尔玛重启社区小店、盒马加速NB业态扩张形成对比,凸显大润发对“中型规模+社区黏性”的押注。
行业竞争白热化:调改与差异化成突围关键
当前零售业已进入深度调整期:
- 永辉通过胖东来式调改实现单季度利润7472万元,目标2026年覆盖300家门店;
- 盒马以盒马NB业态进军下沉市场,华东单店首日营业额破百万;
- 沃尔玛则测试500平米社区店,对标奥乐齐的“天天平价”模式。
相比之下,高鑫零售的转型步伐稍显迟缓。尽管M会员店收入增长125%(达3600万元),但7家门店的规模仍较小;低价策略尚未显著拉动客流,而抖音团购等线上引流能否持续存疑。
未来挑战:平衡低价与差异化
高鑫零售的挑战在于如何将“天天低价”与商品差异化结合。胡春才建议,企业需容忍短期亏损,通过提升人效(如薪酬激励)和商品力(如独家供应链)构建壁垒。此外,数字化工具的应用(如动态选品、精准营销)将成为降本增效的核心。
截至5月21日,高鑫零售股价因业绩利好上涨3.61%,但长期表现仍取决于其能否在中型业态和会员店领域实现突破。在零售业“剩者为王”的时代,大润发的转型之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