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的裙子,全球仅 15 件,女明星们抢着穿

2025 年 8 月,江西男生梁砾文回到家乡景德镇,举办了他在中国的第一场个人时装秀。他制作的手工陶瓷裙,全球仅 15 件,却受到众多女明星的青睐。这些裙子不仅登上了各国时尚杂志的封面,还入选了伦敦时装周、米兰时装周,刘雯、陈粒、薛凯琪等明星艺人都曾穿着他的设计亮相。梁砾文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能让他的作品如此备受瞩目?

梁砾文是一位 90 后的服装设计师兼陶瓷艺术家,出生在景德镇的一个陶瓷世家,家中三代都是陶瓷匠人。这样的家庭环境,让他从小就对陶瓷艺术耳濡目染。2019 年,他开始踏上研发可穿着陶瓷面料的征程,这一决定开启了他独特的时尚设计之路。

他的灵感来源于薄胎瓷这一传统工艺。薄胎瓷始于明代,是一项非遗工艺,能将胚体烧到 0.1 毫米到 0.5 毫米的厚度,这与一般针织面料的厚度相近。梁砾文受到启发,尝试将陶瓷烧成 0.4 毫米厚的 6 厘米正方形薄瓷片,再与针织、棉麻、皮革等面料粘合,通过手工穿孔、缝制,最终制成陶瓷裙。

然而,研发过程充满了艰辛。他想要的是格式化、平整的正方形薄瓷片,以拼成面料,可这对陶瓷厚度和平整度的要求极高。最初,他烧制的 0.1 毫米薄瓷片在窑的高温、高压下极易破碎,几乎无法得到完整的瓷片。为此,他花费一整年时间,不断测试、调整烧瓷配方。在炎热的夏天,他每日都在尝试,即便瓷片在阴干过程中仍会因高温碎裂,他也未曾放弃,硬是反复试验。经过无数次的努力,他将瓷片烧制厚度确定为 0.4 毫米,制成 6 厘米 x6 厘米的方形薄瓷片,确保了瓷片坚硬、透光、有韧性,拼接时严丝合缝。

一件与针织结合的陶瓷裙大约会用到 600 片瓷片,重量在两公斤左右,比皮衣或冬季大衣还轻一些。穿上这样的裙子,宛如一件先锋的当代雕塑,又呈现出服装特有的廓形和体量感,可谓是可穿着的艺术品。

梁砾文的服装设计灵感,大多源自他在景德镇的成长经历。去年,受徐克导演《青蛇》的启发,他制作了一条陶瓷长裙。他发现青蛇的鳞片与哥窑的纹理相似,便选用哥窑图案在裙身上复刻青蛇纹路,同时将蛇的形态融入版型设计,剪裁、留白,突出服装层次感。

他的蓝色裙子,灵感来自窑变的渐变釉,并用金缮工艺制作金色线条,蓝金搭配,视觉冲击力极强,展现了他喜爱的陶瓷美学。他还会特意选取看似过时的中国传统元素,如被陶瓷厂淘汰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花开富贵图案,按照自己的方式重组,用时尚语言重新叙述。像梅花印花短裙,灵感就来自他家楼下用陶瓷制作的路灯,他以俏皮的方式还原了心中家乡的模样。

红色陶瓷裙则是受景德镇瓷厂窑工的启发。窑工们在超过 40 度的夏日工坊中,坚守在红色窑口旁烧窑,梁砾文的家人、朋友很多都是陶瓷工人,他深知这份工作的艰辛与专业。他希望通过这件红色陶瓷裙,让更多人看到窑工的生活状态和付出。

在梁砾文的设计中,“碎片” 元素贯穿始终。在景德镇,陶瓷碎片随处可见,新中国成立后 “十大瓷厂” 为保证陶瓷品质,会打碎约 20% 的瑕疵品,这影响了梁砾文的审美体系。在制作陶瓷裙时,由于只有景德镇的高岭土能烧出符合标准的瓷片,他需将瓷片在景德镇烧好寄到伦敦缝制,长途运输导致瓷片损坏,他却特意保留这些痕迹,认为这体现了陶瓷易碎的真实特性。

今年,梁砾文学到米兰制包工业的 “封层” 技术,计划将其应用于陶瓷面料,使面料更牢固、安全,未来还打算尝试粘合陶瓷和皮革,制作陶瓷包或可拆卸陶瓷配饰。这些技术创新离不开家族三代陶瓷人的传承,从十几岁起,他就跟着小姑学习玲珑瓷手艺,如今一条陶瓷裙的制作周期约为一个月,由他和家人合作完成。疫情期间,父母和二姑给予了他很大帮助,他感恩家人如同风筝线,无论他飞多远,都给予他安全感。

然而,梁砾文也遗憾地表示,如今景德镇愿意学习陶瓷技术的本地年轻人越来越少,做陶瓷甚至被视为 “学习不好的小孩” 的选择,许多家族传承和知识面临断层。但他坚信,景德镇是他的根,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带着陶瓷知识和文化,将独属于景德镇的时尚展现给世界。

梁砾文用自己的设计,将传统陶瓷工艺与现代时尚完美融合,让世界看到了 “景德镇时尚” 的独特魅力。他的作品不仅是一件件服装,更是传承文化、展现家乡特色的艺术结晶。在未来,相信他会继续在时尚与陶瓷艺术的道路上发光发热,创造出更多令人惊艳的作品 。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