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游客爱上 “中国游”:从便利体验到深度探索,解锁多元中国魅力

近年来,随着中国入境政策的持续优化、旅游产品的不断丰富以及数字服务的日益便捷,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跨越山海,踏上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从北京中轴线的古都底蕴到上海新天地的现代潮流,从四川青城山的太极意境到西藏山南的高原风光,“中国游” 正以多元姿态吸引着全球目光,成为国际旅游市场上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政策红利加持,“说走就走” 成现实

“一张机票,就能实现说走就走的中国游。” 这是如今许多外国游客对中国入境旅行的直观感受。政策的持续发力,为入境游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中国已对 75 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或全面互免签证,过境免签国家扩展至 55 个,高效的口岸通关效率让中国成为全球最便捷的旅行目的地之一。今年上半年,免签入境外国人达 1364 万人次,占入境总量的 71.2%,同比增幅超 53%,“免签红利” 效应显著。

与此同时,离境退税政策的升级让 “购在中国” 更添吸引力。全国推广的离境退税 “即买即退” 服务,使退税办理效率提升 40% 以上,截至今年 6 月,国内离境退税商店数量已突破 7200 家,享受退税人数同比增长 186%,退税商品销售额及金额均接近翻倍。在上海新天地,西班牙游客费尔南多体验 “支付宝碰一下” 退税服务时连连赞叹:“轻轻一碰就能完成退税,几秒钟到账,中国的数字服务太先进了!” 这种便捷的消费体验,正成为吸引外国游客的 “隐形磁铁”。

政策红利下,各大城市入境游市场表现抢眼。北京上半年经口岸入境的外国人达 149 万人次,其中免签入境者超 84 万,是去年同期的 2 倍,近五成游客专为感受古都文化而来;上海入境游人数达 415.8 万人次,韩国、日本、泰国游客分列前三,俄罗斯、澳大利亚等远程客源增长显著;深圳接待外国游客 98.41 万人次,同比增长 44.7%,游客人均消费提升至 3000 元,“深度体验” 带动消费升级的趋势明显。

从经典地标到小众秘境,探索维度不断延伸

如今的外国游客,早已不满足于 “打卡式” 游览,他们渴望走进更广阔的中华大地,解锁多元文化体验。除了北京、上海、成都等传统热门目的地,云南、四川、贵州、西藏、新疆等地区凭借独特的自然与人文魅力,成为外国游客心中的 “新宠”。

在四川,欧洲游客深入阿坝州壤塘县,学习壤巴拉觉囊唐卡彩绘,感受非遗技艺的精妙;走进甘孜州塔公草原,穿上藏族服饰,品尝酥油茶,体验挤牦牛奶,在牧民家中度过原汁原味的草原之夜。成都极自游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廖仲强介绍:“游客不再局限于熊猫基地和锦里,而是主动要求‘深入本地生活’,比如学做川菜、看一场川剧变脸,甚至跟着当地人去茶馆听评书。”

宁夏的葡萄酒之旅、黑龙江大庆的工业探秘、河南周口的伏羲文化寻根、湖北孝感的孝文化体验…… 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了不同群体的需求。喜欢自然与康养的欧美游客,迷上了江西宜春的温泉、四川雅安的 “雨城” 慢生活;对历史感兴趣的华侨华人,则沿着河南、湖北的文化脉络,开启 “寻根之旅”。春秋旅游入境游总监郑学达表示:“我们在产品中融入更多‘烟火气’,带游客逛菜市场、进高校、乘都市观光巴士,让他们感受中国城市更新的温度。”

更具个性的旅行方式也逐渐兴起。在西藏山南,外国游客骑着摩托车穿越高原,感受 “世界屋脊” 的壮阔;在云南大理,他们跟着非遗传承人学扎染,在洱海边体验白族民居生活;在安徽宣城,皖南山水间的古村落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天堂。这种从 “观光” 到 “沉浸” 的转变,让外国游客看到了一个更立体、更生动的中国。

“中国礼物” 升级,消费体验更趋多元

从传统工艺品到 “中国智造”,从街头小吃到高端定制,外国游客的 “购物清单” 正不断扩容,“中国礼物” 的内涵也在持续升级。北京秀水街作为国际知名的 “中国窗口”,今年 1-7 月接待入境游客同比翻倍,销售额增长 80%,欧美游客尤其青睐兼具实用性与文化特色的商品 —— 除了丝瓷茶等传统文旅产品,带有中国元素的服饰、珠宝、电子产品也成热门之选。

为提升消费体验,秀水街实现了 “外语接待 + 多币种支付” 全覆盖,楼内外卡 POS 机覆盖率超 90%,现金、刷卡、移动支付无缝衔接。更贴心的是,针对外国游客停留时间短的特点,服装定制推出 “18 小时极速服务”,还提供全球邮寄和线上复购,让 “中国记忆” 可以轻松带回家。广州正佳广场则借助广交会契机,联动国际品牌开通离境退税业务,覆盖电子产品、奢侈品等品类,今年春季广交会期间,场内外币卡交易金额环比增长超 182%,消费活力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文化消费” 成为新趋势。在秀水街,外国游客热衷定制书法作品、鼻烟壶内画、刻章等文创产品;在西安,兵马俑主题的文创盲盒被抢购一空;在苏州,苏绣书签、园林纹样丝巾成为伴手礼首选。这些带有文化符号的商品,不仅是 “纪念品”,更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 “使者”。

从政策便利到体验升级,从经典地标到小众秘境,从 “游” 到 “购” 再到 “深度融入”,外国游客眼中的 “中国游” 正变得越来越立体、多元、鲜活。当更多人骑着摩托车穿越西藏草原,在非遗工坊学习传统技艺,用手机轻松完成退税…… 这些瞬间共同勾勒出一幅 “开放、多元、便捷” 的中国旅行图景。未来,随着更多个性化产品与精细化服务的推出,“中国游” 必将吸引更多全球目光,让世界在行走中读懂中国。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