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为证:一部话剧里的三十年医者仁心
当大幕缓缓拉开,舞台上的灯光聚焦在一面鲜红的旗帜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博士生医疗服务团”几个鎏金大字在光影中熠熠生辉。这一刻,时间仿佛…
方寸之间见楚魂:《楚辞》邮票在秭归点燃千年文脉
初夏的长江畔,秭归屈原祠前人头攒动。当八旬集邮家王振邦颤抖着将首日封贴上《湘夫人》邮票,邮戳落下时泛起微微墨香——2025年5月31日,《楚辞》特种邮票在屈原故…
墨染荒原:莫言非洲行中复苏的文明根系
暮色里的塞伦盖蒂草原,六十三岁的莫言忽然屈膝跪下。他将丈二宣纸铺展于赤色砂土之上,狼毫饱蘸浓墨时,远方狮吼震得砚台微颤。北京舒同书画院副院长王振迅速按下快门——…
汨罗江畔的回响:当端午诗会遇见长江文明的千年对话
五月的秭归,江风裹挟着艾草的清香,穿越两千三百年的时空,轻抚着这片孕育了伟大诗魂的土地。5月31日,”阅长江·道中华——诗咏中华民族母亲河̶…
戏剧荒野中的追梦人:一群”会漂”青年的精神突围
在江西会昌这座千年诗礼小镇,一座仅存在500多天的戏剧小镇正上演着当代青年最动人的精神突围。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放弃大城市的繁华,来到这个偏远之地成为̶…
舌尖上的千年传承:从”角黍”到”杨梅粽”,粽子里的中国味道
当苏东坡在诗词中写下”时於粽里得杨梅”时,这位北宋大文豪或许不曾想到,他偶然品尝的杨梅粽会在千年后的今天引发一场跨越时空的美食共鸣。央视…
数字考古笔记:当北大学子将五四先驱编码为游戏角色
深夜的北大计算中心,屏幕蓝光映照着37张年轻面庞。林予诺按下回车键,《破晓之后》互动游戏正式发布——此刻距他们翻阅首本发黄的刘半农日记,仅过去72天。当玩家在分…
金钺剖浪:青铜纹路里搏动的千年龙魂
在宁波博物馆的恒温展柜里,一柄战国铜钺静卧如眠。当灯光掠过它9.8厘米高的身躯,刃宽12.1厘米的平面上,四道直线突然苏醒——那是四只青铜浇铸的臂膀,正穿透两千…
千帆竞渡处 文脉永流长——2025年端午文化观察
当汨罗江的浪花再次拍打着屈原投江的岸边,当岭南水乡的龙舟如离弦之箭划破晨曦,2025年的端午节以它特有的方式,在中华大地铺展开一幅流动的文化长卷。这个传承两千余…
文明的边界:莫言眼中的人与自然、科技的三重对话
在深圳的一次专访中,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以他特有的文学视角和人文关怀,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科技这两组永恒的关系命题。这位从高密东北乡走出来的文学巨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