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携手华为打造智能驾驶新标杆 G7携”追光全景”AR-HUD强势登陆25万级市场

技术突破:重新定义人车交互体验
6月5日,小鹏汽车与华为乾崑联合研发的”追光全景”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技术正式发布,标志着智能汽车人机交互进入全新阶段。这项技术将率先应用于小鹏汽车即将亮相的全新中型SUV——G7,目标直指25万级家用SUV市场。

与传统HUD不同,”追光全景”AR-HUD通过87英寸超大虚拟画幅(相当于将传统仪表盘和中控屏的信息整合到挡风玻璃上),配合10米虚像显示距离和100毫秒超低延迟,实现了关键驾驶信息的无缝融合。其12000nits的超高亮度(约为普通HUD的10倍)和1800:1的对比度,确保在强光或夜间环境下仍清晰可见。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显示畸变率被严格控制在1%以内,大幅提升了信息读取的准确性。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智能车载光领域总监傅玉朋透露,华为在此次合作中主导了底层技术突破,包括自研车规级成像模组和AR构图引擎,依托光算法、光系统、光器件三大核心技术构建底层架构。小鹏汽车则聚焦应用层开发,通过全场景AR-HUD交互设计和整车数据整合,优化人因工程体验。”五个模块的紧密配合将打造行业标杆产品。”傅玉朋表示。

产品定位:精准切入家庭出行市场
据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5月21日财报会上透露,G7将于6月正式发布,定位纯电中型SUV,目标用户为注重科技体验的家庭消费者。从工信部第391批公告披露的信息看,新车延续了小鹏家族式设计语言:隐藏式门把手降低风阻,贯穿式尾灯与P7+呼应,车身尺寸达4892mm×1925mm×1655mm,轴距2890mm,空间表现优于同级竞品。

市场分析认为,G7的推出是小鹏汽车”智能化+家用化”战略的关键落子。当前25万级SUV市场由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唐EV等主导,但AR-HUD等前沿配置尚未普及。小鹏通过技术差异化抢占细分市场,既延续了品牌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优势,又填补了家庭用户对高阶配置的需求空白。

战略布局:多车型矩阵加速电动化转型
G7的亮相仅是小鹏今年产品攻势的开端。根据规划,三季度将推出全新一代P7(定位30万级豪华运动轿跑),四季度则将量产鲲鹏超级电动车型,实现”一车双能”(纯电+增程)的技术突破。这种”季度上新”的节奏显示小鹏正加速产品迭代,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值得关注的是,华为与小鹏的合作模式具有示范意义。此前华为AR-HUD技术已应用于飞凡R7,但此次与小鹏的联合研发更深入到应用层开发,反映出头部车企与科技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的融合趋势。随着华为光技术、算法能力与小鹏整车智能生态的结合,双方有望在智能驾驶、座舱交互等领域形成更多突破。

行业影响:AR-HUD或成中高端车型标配
随着小鹏G7的推出,AR-HUD技术的商业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对比飞凡R7的13°×5°视场角,G7的超大画幅和更低延迟将重新定义用户体验标准。行业预测显示,到2025年,AR-HUD在国内新车渗透率有望从目前的不足5%提升至20%,成为中高端电动车的核心配置之一。

对消费者而言,这项技术不仅提升了驾驶安全性(减少低头查看仪表的频率),还通过虚实融合的导航指引、ADAS预警等功能,让汽车从”交通工具”进化为”智能伙伴”。小鹏与华为的合作案例表明,当智能化技术真正解决用户痛点时,便能快速完成从”黑科技”到”刚需配置”的跨越。

在新能源汽车下半场的竞争中,技术差异化与用户体验成为决胜关键。小鹏G7搭载的”追光全景”AR-HUD,既是华为技术落地的新载体,也是小鹏抢占家庭市场的利器。随着多款新车型的密集推出,这家以智能化著称的车企正试图在25万-30万级市场构建更完整的产品矩阵,而AR-HUD的普及或将掀起新一轮智能座舱升级潮。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