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事件背景:雨季刹车盘生锈引关注
2025年6月,随着雨季来临,部分小米SU7车主发现车辆刹车盘出现疑似生锈现象,并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引发讨论。知名汽车博主陈震也发文指出,铸铁刹车盘在潮湿环境下生锈是行业普遍现象,甚至其高端车型(如劳斯莱斯库里南)也存在类似情况。这一争议迅速发酵,促使小米汽车官方通过“答网友问”栏目作出详细回应。
二、技术解析:为何刹车盘会生锈?
小米汽车在回应中首先从材料科学角度解释了生锈原因:
- 材质特性:SU7采用的灰铸铁刹车盘因含碳量高、结构疏松,在潮湿空气或雨水中易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红褐色锈迹。
- 动能回收的影响:SU7搭载的高效动能回收系统减少了液压制动的使用频率,导致刹车盘表面缺乏持续摩擦清洁,加剧了锈迹积累。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强调轻微锈迹不会影响制动性能,因为刹车片的摩擦力足以在制动时刮除表层锈蚀,用户无需过度担忧。
三、解决方案:被动与主动除锈双机制
针对用户需求,小米汽车提出了两套除锈方案:
- 被动除锈(日常模式)
- 通过高动能回收模式,车辆会定期自动触发液压制动,以“磨盘”方式缓慢去除锈迹,全程无需用户干预。
- 此设计平衡了用户体验与系统维护,体现了智能化优势。
- 主动除锈(快速模式)
- 用户可通过中控屏手动开启“制动盘除锈”功能,强制激活液压制动系统快速除锈。
- 权衡设计:开启后制动能量回收暂时失效,需完全依赖踏板制动,确保除锈效率的同时明确告知用户操作影响。
四、行业对比与用户教育
小米汽车援引汽车博主的案例,指出铸铁刹车盘生锈是行业共性,并非质量问题。这一回应策略既化解了用户疑虑,也规避了“过度承诺”的风险。同时,通过科普锈迹的无害性,降低了用户的焦虑情绪。
五、电池安全争议的连带回应
在刹车盘问题之外,小米汽车还主动回应了近期关于电池安全的讨论,强调:
- 电池包通过14层物理防护和1050+项测试,包括远超新国标的热扩散标准(55℃满电无热蔓延)。
- 采用弗迪刀片电池或宁德时代电芯,已交付25万台零重大安全事故。
这一补充回应可能意在转移焦点,但客观上强化了品牌的技术可信度。
六、争议背后的品牌策略分析
- 快速响应:从问题曝光到官方答复仅隔数日,体现小米互联网基因下的高效危机处理。
- 技术透明化:公开除锈机制细节,将专业问题通俗化,增强用户信任。
- 长期主义:强调“轻微锈迹无害”,避免陷入“过度维修”的舆论陷阱,符合雷军“用户第一”的理念。
七、用户建议与未来改进
尽管小米的解决方案已较完善,但仍有优化空间:
- 可考虑推出“雨季保养提醒”功能,主动推送除锈操作指南。
- 探索更耐腐蚀的刹车盘涂层技术(如陶瓷复合涂层),从根本上减少生锈概率。
此次事件展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下,车企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用户沟通。小米汽车通过科学解释、技术手段和透明化回应,将潜在危机转化为品牌信任的加分项。对于消费者而言,理解汽车部件的工作原理比盲目担忧更重要——毕竟,在工程师眼里,锈迹或许只是铸铁刹车盘的一次“正常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