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官网披露,亦庄新城YZ00-0606街区0110地块工业项目以约6.35亿元成交,竞得方为小米景曦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由小米智能技术有限公司100%持股,标志着小米集团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汽车产业布局进一步扩展。该宗地土地面积达48.51万平方米,出让年限50年,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将以“六通一平”形式交付。

三期工厂落地?产能扩张迫在眉睫
此次拿地位置紧邻小米汽车一期、二期工厂,引发市场猜测或为三期工厂选址。今年3月,北京市规自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曾发布规划,明确在小米汽车现有工厂毗邻区域新增两处工业用地,用途或指向产能扩充。
小米汽车工厂位于北京亦庄,总占地面积71.8万平方米,涵盖研发试验基地及新能源车全链条生产线,包括冲压、压铸、车身、涂装、电池、总装六大车间,以及2.5公里测试跑道和品牌体验店,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智能制造园区。根据规划,小米汽车分两期建设,年产能各15万辆。一期工厂已于2023年投产,二期预计今年7-8月正式量产。

然而,现有30万辆年产能已难以满足小米汽车的增长需求。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近期透露,工厂月产能已达2万-3万辆,首年销量突破25万辆,远超10万辆目标。今年销量目标进一步上调至35万辆,长期更剑指全球前五大车企。显然,三期工厂的落地将成为产能跃升的关键。
SU7热销带动产能压力 YU7即将接力
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自2024年3月上市后持续热销,2024年交付量超13.5万辆,目前订单交付周期仍长达34-37周。市场热度推动下,第二款车型YU7将于本月底发布,定位豪华高性能SUV,对标特斯拉Model Y。小米总裁卢伟冰表示,YU7预发布反响超预期,甚至比SU7初期更受关注。
产能不足可能影响新车交付节奏。若三期工厂顺利推进,小米汽车总产能有望突破50万辆,为多车型战略提供支撑。此外,北京亦庄的政策支持、供应链配套及小米自研技术(如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的整合,将进一步强化其竞争力。
智能制造与自动化成核心优势
雷军强调,小米汽车工厂自动化程度极高,多数工序由机器完成,这也是其产能快速爬坡的关键。高自动化不仅提升效率,还能保障产品质量一致性,符合新能源车企降本增效的趋势。
随着三期工厂的潜在落地,小米汽车正从“产能追赶”转向“规模扩张”。能否在激烈竞争中保持销量增速,同时平衡研发投入与盈利,将是下一阶段的核心挑战。但可以肯定的是,北京亦庄已成为小米汽车的战略高地,其全国乃至全球布局或由此加速。
6.35亿元拿地只是开始,小米汽车的产能野心已浮出水面。在SU7热销、YU7蓄势待发的背景下,三期工厂若顺利投产,将为其冲击全球市场提供坚实后盾。这场由智能科技驱动的汽车革命,正进入产能与市场双线作战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