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电器重拳出击知识产权保护:刑事民事双管齐下,判赔金额超千万

4月22日,格力电器通过官方微博@格力文传发布知识产权维权进展通报,披露了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期间针对商标侵权、售后欺诈等违法行为的法律行动成果。数据显示,格力在此期间通过刑事、民事、行政多维度维权,累计判赔金额超1600万元,5名涉案人员被判处有期徒刑,展现了企业维护知识产权的决心。

刑事民事行政三管齐下,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

通报显示,格力在此期间共结案4起刑事案件,5名被告人因假冒注册商标罪被判刑6个月至3年不等,罚金总计20万元;民事案件结案356起,判赔金额高达1607.62万元;行政案件4起,罚款71814元。其中,仅2025年1月至3月,格力就完成了2起刑事案件、50起民事案件及1起行政案件的司法程序,侵权主体均受到法律严惩。

值得注意的是,格力近年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去年11月,格力曾通报部分电商平台店铺利用“格力”关键词引流销售非格力产品的问题,已提起123起空调、压缩机类维权诉讼,32起案件胜诉。此次通报进一步表明,格力已形成“线上+线下”“刑事+民事”全链条打击模式,对侵权行为零容忍。

“明珠出行”电动车传闻辟谣,格力重申无相关业务

通报之外,格力还针对近期市场传闻作出回应。3月底,有自媒体称格力将推出低价电动车“明珠出行”,基础款定价999元,并依托3.2万家门店提供充电服务。@格力文传迅速辟谣,声明公司从未涉足电动车业务,已对造谣账号取证并保留法律追责权利。

这一插曲折射出格力在多元化布局中的谨慎态度。尽管格力近年尝试拓展智能装备、新能源等领域,但核心仍聚焦家电主业。此次澄清既避免了消费者误解,也凸显了格力对品牌声誉的严格管理。

与奥克斯6年专利战落幕,格力胜诉巩固技术护城河

格力与奥克斯的专利纠纷同样备受关注。2017年至2023年,双方围绕压缩机等技术展开27次诉讼。202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终审认定奥克斯购买的压缩机专利无效,格力未侵权。这场持续6年的拉锯战以格力胜诉告终,不仅维护了企业权益,也为行业竞争树立了尊重知识产权的标杆。

知识产权保护背后的战略意义

格力的维权行动不仅是法律层面的反击,更是品牌战略的体现。通过高额判赔震慑侵权者,格力强化了“正品”标签的市场认知;而辟谣电动车传闻,则避免了品牌被低端产品稀释价值。此外,专利战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格力在空调领域的技术壁垒。

数据显示,中国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年均增长超20%,企业维权成本高、周期长。格力通过司法与行政手段结合,缩短维权周期并提高违法成本,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未来,随着《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推进,类似格力的主动维权或成常态。

从刑事追责到民事索赔,从辟谣虚假信息到终结专利纠纷,格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已形成系统性策略。这既是对企业核心资产的捍卫,也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提供了法治化保障。在“质量为先”的市场环境下,格力的行动或将推动更多企业重视原创与品牌价值。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