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事件缘起:宾利展台惊现槟榔联名,品牌方火速澄清
6月26日,一则消息引发舆论风暴:英国超豪华汽车品牌宾利被曝与国内槟榔品牌“和成天下”在广州塔下联合举办发布会,双方展台并列布置,宣传物料中甚至出现“宾利车主青睐”“高端社交礼赠”等文案。事件迅速登上热搜,网友质疑“宾利是否沦为槟榔代言人”。
面对争议,宾利中国当晚发布声明,明确表示该联名活动“未经授权”,品牌标识的使用亦属侵权,保留法律追责权利。记者调查发现,涉事槟榔品牌“和成天下”实为湖南口味王集团旗下子公司,后者曾因槟榔广告争议多次被监管部门点名。
二、品牌立场:宾利为何“零容忍”?
宾利的紧急切割并非偶然。作为英国皇室御用品牌,其核心价值在于“精英化”“稀缺性”,而槟榔的致癌属性与法律风险直接冲击这一形象。
- 法律风险:中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不得损害国家尊严或利益,且需符合公序良俗。槟榔已被多国列为毒品,宾利若关联此类产品,可能面临监管处罚。
- 品牌调性冲突:宾利车主画像多为高净值人群,而槟榔消费群体集中于中低收入男性,二者存在明显割裂。此前宾利曾起诉山寨豪车配件商,此次反应亦是维护品牌纯洁性。
- 国际舆论压力:槟榔在欧美多国遭禁售,若联名事件发酵至海外,可能损害宾利全球声誉。
三、槟榔产业争议:致癌标签下的“灰色生意”
“和成天下”并非首次卷入争议。其母公司口味王集团曾年营收超50亿元,但槟榔的致癌性始终是悬顶之剑:
- 健康危害: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槟榔列为一类致癌物,长期咀嚼可导致口腔癌,全球约1/3口腔癌病例与其相关。
- 政策围剿:中国自2019年起禁止槟榔广告,广电总局2021年加码禁令,但线下推广仍屡禁不止。部分企业转向“高端礼盒”路线,试图淡化健康争议。
- 地方经济依赖:湖南、海南等地将槟榔视为支柱产业,产业规模超千亿,导致监管与地方利益博弈长期存在。
四、行业反思:超豪华品牌如何规避“联名翻车”?
宾利事件折射出奢侈品行业的联名风险管控难题:
- 尽职调查缺失:品牌方需对合作方资质、产品属性进行严格审查,避免触碰法律与道德红线。
- 授权流程规范化:此次事件中,宾利强调“未授权”,暴露部分企业对IP管理的漏洞。
- 危机公关预案:面对突发争议,快速切割与法律表态同样重要,宾利的回应速度值得借鉴。
五、未来展望:槟榔产业何去何从?
随着健康意识提升与政策收紧,槟榔行业已进入转型阵痛期:
- 替代品研发:部分企业尝试开发低危害槟榔替代品,但技术尚未成熟。
- 国际市场拓展:东南亚、中东等地需求仍存,但需应对当地法规挑战。
- 政策松绑可能?短期内难现转机,企业需做好长期合规准备。
宾利与槟榔的“联名罗生门”,本质是一场品牌价值与商业利益的碰撞。对超豪华品牌而言,每一次联名都是形象赌注;而对争议产业来说,如何在监管与生存间寻找平衡,仍是未解难题。事件最终或以宾利胜诉收场,但其警示意义远超个案——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品牌的一举一动都在为未来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