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 二手市场大降温,泡泡玛特股价波动背后

在潮流玩具的世界里,Labubu 曾是炙手可热的明星。其独特的设计、限量的发售策略,让无数消费者为之疯狂,二手市场上更是价格飙升,上演着一场场 “一娃难求” 的抢购大戏。然而,近期 Labubu 在二手市场却遭遇了 “滑铁卢”,价格大幅跳水,这一现象不仅让黄牛们措手不及,也引发了人们对潮玩市场未来走向的思考。

以 2025 年新上线的第三代 Labubu “前方高能系列” 为例,其热度曾在二手市场居高不下。这套产品包含 1 个隐藏款和 6 个常规款,单个原价 99 元。但在二手市场,其常规款均价区间一度高达 90 – 130 元,隐藏款 “本我” 更是凭借扎染艺术、暗黑系造型以及全球限量发售的稀缺性,成为泡泡玛特 2025 年的明星产品,二级市场价格曾飙升至近 5000 元,溢价近 50 倍。然而,截至 2025 年 9 月 10 日,隐藏款 “本我” 的二手市场价格普遍回落至 700 – 800 元区间,近 30 天内降价趋势明显。同样,“迷你版 Labubu” 自 2025 年 8 月 28 日开售以来,在二手市场的热度也逐步下降。这款产品单个发售价为 79 元,隐藏款在二手市场上曾溢价超千元,如今该系列的二手交易均价已经掉至 80 – 650 元。

二手市场降温的背后,泡泡玛特官方的应对策略起到了关键作用。面对高溢价现象,6 月 18 日晚,泡泡玛特突然上演全渠道 “补货大戏”。第三代 Labubu “前方高能系列” 首次开启全球范围线上预售,在泡泡玛特官方微信小程序、官方盲盒机小程序、抖音直播间、天猫直播间等各大官方平台同步补货 Labubu 3.0 系列盲盒,预售期最长延长至 9 月 24 日。从官方数据看,泡泡玛特京东旗舰店销售量 30 万 +,天猫旗舰店销售量 70 万 +,全渠道预计补货量在 400 万 – 500 万。按照每个 99 元的单价计算,销售额约 4 亿 – 5 亿元。这场 “突袭式” 补货次日,Labubu 3.0 系列的二手市场便迎来 “寒冬”。黄牛回收价格出现腰斩式下跌,整盒 6 个盲盒回收价从预售前的 1500 – 2800 元骤降至 650 – 800 元,部分隐藏款单品价格从 250 元跌至 100 元。在黄牛社群中,有卖家以 1200 元抛售预售订单却无人问津,彼时已经出现 “700 元可收” 的报价。如今,部分黄牛已经暂停收货,在社交平台,有黄牛发帖称:“Labubu 系列暂停收货,全盘系列大跌价,等待牛市回归。” 还有黄牛无奈表示,“我手里还压着三整端没有出手,估计要亏好几千…… 市场上突然出现了大量 Labubu,但买家都在观望,等着价格继续下跌。”

Labubu 二手市场的降温,也对泡泡玛特的股价产生了影响。凭借现象级潮玩,泡泡玛特的股价今年以来持续上涨,目前市值在 3700 亿港元上下。不过 8 月底至今持续回调,截至发稿其股价已跌破 300 港元至 270 港元。9 月 8 日,泡泡玛特股价大跌 7.5%,收盘价跌破 300 港元。此次股价震荡的背后,正是其热门产品 LABUBU 系列在二级市场的价格 “雪崩”。曾经被炒至过万元的隐藏款盲盒,如今价格已遭腰斩,带动整体潮玩投机热潮迅速降温。尽管摩根士丹利在其最新报告中选择 “力挺” 泡泡玛特,认为当前的股价波动更多是由技术和情绪因素驱动,而非基本面恶化,二手交易价格并不能有效反映真实的供需状况。但市场的担忧依然存在,毕竟 Labubu 作为泡泡玛特的关键增长驱动力,其价格的大幅波动难免会引发投资者对公司未来业绩的疑虑。

从市场角度来看,Labubu 二手市场的降温或许是潮玩市场回归理性的一个信号。过去,潮玩市场在稀缺性和社交属性的驱动下,出现了过度炒作的现象,价格严重偏离产品本身价值。如今,随着官方补货、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消费,市场正在经历一次自我调整。但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黄牛还是依赖单一 IP 的相关从业者,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对于泡泡玛特而言,如何在保持产品热度的同时,避免市场过度投机,构建更加健康、多元的市场生态,将是未来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或许是时候重新审视潮玩的价值,回归到对产品本身的喜爱,而非单纯追逐价格的涨跌。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