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一岁小孩不能吃鸡蛋?科学告诉你真相

在育儿领域,关于宝宝饮食的各种说法层出不穷,其中 “不满一岁的小孩不能吃鸡蛋” 这一观点曾广为流传。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一观点已被证实是陈旧的认知,如今医学界对宝宝食用鸡蛋有了全新的解读。

鸡蛋,一直以来都被誉为 “全营养食物”,其营养价值极高。每个鸡蛋约含有 6 – 7 克优质蛋白质,且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氨基酸组成与人类蛋白质相近,吸收率高达 99.5%。此外,鸡蛋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如脂溶性的维生素 A、E、K,水溶性的维生素 B2、B9(叶酸)、B12 等,国人普遍摄入不足的维生素 A 和 B2,一个鸡蛋就能补充每日所需的至少 10%。同时,鸡蛋还是少数天然含有维生素 D 的食物。鸡蛋中的胆碱对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至关重要,1 个鸡蛋含有的 176 毫克胆碱,两个便接近人体摄入需求。对于婴幼儿来说,这些营养物质对其生长发育,尤其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过去,医学界确实曾出于对食物过敏的担忧,建议将常见的易过敏食物,如鸡蛋、海鲜、花生、坚果等的引入时间推迟到 1 – 2 岁后。当时的观念认为,这样能降低宝宝患过敏性疾病的风险。但随着研究的推进,后续并未发现充足的证据来支持这一延迟引入的做法。相反,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推迟引入固体食物,包括鸡蛋,可能会增加宝宝过敏的风险。大量研究显示,在宝宝添加辅食的阶段(4 – 6 月龄)尽早经口引入常见的过敏食物,反而有助于胃肠道建立食物耐受,从而预防食物过敏。

基于这些新的研究成果,美国儿科学会(AAP)早在 2008 年就率先修改了原来的建议。AAP 指出,无论宝宝过敏风险如何,都建议所有婴儿在 4 – 6 月龄开始添加高致敏性辅食,其中就包括熟鸡蛋。这一建议的改变是基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早期引入这些食物可以降低高风险和普通风险婴儿的食物过敏发生率。中国营养学会也紧跟研究步伐,在后续的相关营养指南中,特别是 2016 年和 2022 年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强调,建议在婴儿开始添加辅食时即可引入常见的过敏食物,这其中自然也涵盖了鸡蛋。

那么,在实际喂养中,该如何给不满一岁的宝宝正确添加鸡蛋呢?由于鸡蛋中的蛋清相较于蛋黄,含有更多易引起过敏的蛋白质,如卵白蛋白等,所以一般建议首次添加鸡蛋时从蛋黄开始。在宝宝满 6 个月后,可以将煮熟的鸡蛋取出蛋黄,先从 1/4 个蛋黄开始尝试,用勺子压碎后喂给宝宝,观察 3 – 5 天,看宝宝是否有过敏反应,如皮肤发红、出皮疹、呕吐、腹泻等。若宝宝没有不适反应,可逐渐增加到 1/2 个蛋黄,再继续观察。当宝宝能够适应整个蛋黄后,大约在 9 – 12 个月时,可以尝试添加少量蛋清,同样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量,直至宝宝能够接受整个鸡蛋。同时,鸡蛋的烹饪方式也很重要,建议采用煮、蒸等方式,如做成蛋黄泥、鸡蛋羹,这样更容易被宝宝消化吸收,避免采用油炸、油煎等方式,以防增加宝宝肠胃负担。

当然,每个宝宝的体质不同,确实有部分宝宝可能对鸡蛋过敏。如果宝宝在食用鸡蛋后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喂食鸡蛋,并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根据宝宝过敏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在后续的喂养中,家长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食物,避免宝宝再次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同时可以咨询医生或营养师,通过其他食物来补充鸡蛋所提供的营养。

“不满一岁的小孩不能吃鸡蛋” 这一观点已不符合当下的科学认知。在合理、正确的方式下,在宝宝辅食添加阶段适时引入鸡蛋,不仅能为宝宝提供丰富的营养,助力其健康成长,还可能降低食物过敏的风险。家长们应摒弃旧观念,遵循科学的育儿方法,为宝宝的成长提供更好的营养支持 。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