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花粉过敏高发,这些症状需警惕!

最近,不少人开始出现鼻子痒、喷嚏不断、眼睛发红的症状,不要误以为是感冒,这可能是秋季花粉过敏在作祟。据悉,今年的秋季花粉季比往年来得更早,专家预测本月下旬将进入高峰期。

秋季花粉过敏是一种常见的季节性过敏反应,主要由秋季花粉引发,给许多过敏体质的人带来困扰。相较于春季花粉过敏,秋季花粉过敏的症状往往更为严重,持续时间也更长。这主要是因为秋季花粉的种类和特性与春季有所不同,且秋季气候干燥,人体呼吸道黏膜变得相对脆弱,更容易受到花粉的刺激。

秋季花粉过敏的主要症状包括:

  1. 鼻部症状:这是最为常见的症状,患者会频繁打喷嚏,往往连续多个甚至数十个;流大量清水样鼻涕,常常需要不断擦拭;鼻子奇痒无比,让人忍不住想去揉搓;还会出现鼻塞,严重影响呼吸,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2. 眼部症状:眼睛会感到瘙痒难耐,很多患者会不自觉地揉眼睛,结果可能导致眼睛红肿、结膜充血;还会频繁流泪,有时甚至会出现眼睑肿胀,看起来像 “兔子眼”。
  3. 呼吸道症状:表现为咳嗽,多为干咳,有时也会伴有少量痰液,尤其在夜间或清晨咳嗽会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喘息、气急等类似哮喘的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哮喘发作,导致呼吸困难。
  4. 皮肤症状:皮肤可能会出现干燥、瘙痒,搔抓后容易出现红斑、丘疹等皮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秋季花粉过敏为何比春季更严重?首先,秋季花粉的致敏性更强。秋季的花粉多来自于一些杂草,如蒿草、豚草等。以蒿属花粉为例,它是秋季花粉过敏的主要 “元凶” 之一,像黄花蒿、艾蒿等,这类花粉数量庞大,且体积小又轻,容易在空气中长距离传播,少量接触就可能引发严重过敏反应。相比之下,春季的花粉多来自树木,虽然花粉浓度有时较高,但致敏性相对较弱。其次,秋季花粉的暴露时间更长。秋季的花期相对较长,从 8 月开始一直持续到 10 月,过敏患者在这段时间内持续暴露在花粉环境中,接触过敏原的时间增多,过敏症状也就更容易加重且持续时间更久。此外,秋季的气候条件也不利于缓解过敏症状。秋季天气干燥,空气湿度低,人体呼吸道黏膜的水分更容易流失,变得干燥脆弱,对花粉等过敏原的抵抗力下降。同时,秋季早晚温差大,冷空气的刺激也会使鼻黏膜等呼吸道组织更加敏感,进一步加重过敏症状。

如果怀疑自己出现了秋季花粉过敏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变态反应科或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一般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发作时间、是否有季节性规律等,还会进行相关的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 IgE 检测等,以明确诊断是否为花粉过敏以及具体对何种花粉过敏。一旦确诊为秋季花粉过敏,可采取以下措施应对:

  1. 环境控制:尽量减少与花粉的接触。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如晴天的中午和下午,尽量避免外出。如果必须外出,要佩戴口罩、眼镜等防护用品,减少花粉进入鼻腔和眼睛。回家后及时清洗面部、鼻腔和更换衣物,避免花粉在身上残留。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安装空气净化器,过滤室内空气中的花粉等过敏原,同时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打扫房间,减少灰尘积聚,因为灰尘中可能混合有花粉等过敏原。
  2. 药物治疗: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常用药物有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等,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能有效抗炎、减轻鼻黏膜肿胀,缓解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且安全性高,适合长期使用(需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像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可阻断组胺与受体结合,快速缓解打喷嚏、流涕和鼻痒等症状,起效快,副作用少,适合轻度至中度症状;鼻用抗组胺药,如氮卓斯汀、奥洛他定等,直接作用于鼻腔,起效更快,能缓解鼻痒、打喷嚏和流涕,对鼻塞也有一定效果;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可阻断白三烯介导的炎症反应,减轻鼻塞、流涕,尤其适用于伴有哮喘的患者。此外,还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冲洗鼻腔,清除鼻腔内的过敏原和分泌物,减轻鼻黏膜炎症,缓解鼻塞,这种方法安全无副作用,可作为日常护理长期使用。
  3. 免疫治疗:对于症状较为严重、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可考虑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对因治疗的一线方法,通过让患者逐渐接触少量的过敏原,使身体免疫系统逐渐适应,从而减轻过敏反应,对过敏性鼻炎具有长期疗效,且有可能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预防过敏性鼻炎发展为哮喘,减少产生新的致敏。目前临床常用的过敏原免疫治疗方法有皮下注射法(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含服法(舌下免疫治疗),分为剂量累加和剂量维持两个阶段,总疗程为 3 – 5 年,推荐使用标准化过敏原疫苗。

在秋季花粉过敏高发期,过敏患者需提高警惕,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治疗和预防,以减轻过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