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在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的星空剧场拉开帷幕。由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与西海岸新区茂腔艺术传承中心联合推出的非遗儿童舞台剧《猪宝宝的一家》在此举行了盛大的首演发布仪式。这一创新之举,巧妙融合了非遗文化、儿童教育与旅游体验,为区域文旅产业在 “文化 IP + 场景体验” 的融合发展道路上,开辟出一条崭新的路径。

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作为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基地与文旅地标,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探索突破传统旅游业态的边界。此次与青岛西海岸新区茂腔艺术传承中心携手,构建起 “景区 + 非遗” 的创新合作模式。借助景区现有的星空剧场硬件设施,融合非遗艺术的创作与表演优势,成功打造出 “动物生态场景 + 非遗艺术表达 + 儿童教育内核” 的三位一体内容矩阵。
西海岸新区茂腔艺术传承中心负责人表示,茂腔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融入儿童剧的方式进行演绎,能够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小培养起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兴趣。非遗儿童舞台剧《猪宝宝的一家》融入了丰富的文化表演元素,形成了 “旅游 + 文化体验” 的复合模式。这不仅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层次感与独特性,更实现了非遗的 “动态传承” 与 “破圈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上茂腔这一传统艺术。
《猪宝宝的一家》以经典童话 “三只小猪” 为蓝本,巧妙地注入非遗艺术基因与当代教育理念。剧情围绕猪妈妈从 “重才艺轻生存” 到 “放手培养独立能力” 的观念转变展开,通过三只小猪分别用麦草、红席、石头盖房的不同选择与结果,生动地传达出 “踏实做事”“智慧协作” 的成长哲学。剧中大灰狼的反派形象与鸡爸爸的引导角色,进一步增强了故事的戏剧冲突与教育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该剧在道具与场景设计上,深度融合了地方非遗元素。红席作为西海岸新区的传统手工艺,与麦草、珠山石的选用,共同呼应了青岛地区的农耕文化记忆。这些非遗符号不再仅仅作为背景存在,而是成为了叙事的主体,让孩子们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文化的熏陶。
为了实现 “一台剧激活一片市场” 的目标,项目构建了 “演出 + 活动 + 消费” 的全链条运营体系。在演出安排上,《猪宝宝的一家》每周六、周日在星空剧场常态化上演,市民游客可通过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及各大 OTA 平台便捷预订门票。在配套活动方面,动物世界趣・探索自然学院特别推出 “解密小猪的奋斗密码” 主题研学项目。参与者可以在创意工坊中,使用麦草、红席等材料复刻剧中房屋,还能在研学实践中为小香猪设计丰容玩具,实现从 “观剧 – 体验 – 认知” 的深度转化。
在衍生消费端,精心打造了 “剧情沉浸型” 产品矩阵。文创类产品开发了剧中角色玩偶、场景主题周边,并引入小猪佩奇 IP 联名产品;食品类推出 “盖饭、奶黄包” 等剧情同款美食。销售渠道采用 “观剧套票 + 衍生品” 捆绑模式,在剧场出口设立主题卖场,同时开启线上预售,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消费选择。
《猪宝宝的一家》的成功实践,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创新范式。其核心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打破了 “非遗展览”“动物观赏” 等业态的孤立状态,通过内容共创实现资源的乘数效应;二是精准抓住 “儿童” 这一家庭消费核心群体,以 “教育 + 娱乐” 双驱动激发家庭客群的消费潜力;三是构建了 “内容 IP – 体验场景 – 消费转化” 的闭环,将文化价值有效转化为市场价值。
据悉,双方已紧锣密鼓地启动第二部非遗舞台剧《哪吒闹龙宫》的筹备工作,继续深化 “非遗 + 舞台剧 + 旅游” 的融合模式。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景区经理透露,未来将以星空剧场为核心平台,全力打造 “非遗舞台剧展演季”,努力使景区成为集动物保护、科普教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复合型文旅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