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仕陨落记:当资本狂奔撞上安全红线

一、从”充电宝之王”到”质量黑榜”:一场蓄谋已久的崩塌
2015年,《福布斯》曾将罗马仕作为”中国制造逆袭”的典型案例剖析——这个诞生于华强北的本土品牌,凭借极致性价比策略,在五年内超越小米成为全球移动电源销量冠军。其创始人雷桂斌更被业界誉为”价格屠夫”,通过压缩供应链利润空间,将1万毫安充电宝单价压至50元以下,成功打开东南亚及欧美市场。

然而这场狂欢在2025年戛然而止。三月杭州飞香港航班的充电宝爆燃事故犹如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揭开了这个庞大帝国的质量疮疤。随后三个月内,北京高校陆续发布禁令、3C认证被暂停、电商平台集体下架……曾经引以为傲的”明星产品”接连被曝出电芯鼓包、自燃甚至爆炸问题。更讽刺的是,涉事型号恰恰是过去五年间贡献主要营收的爆款系列。

二、”毛利至上主义”埋下的致命隐患
在中层管理者陈悦的叙述中,危机早有预兆。”出问题的全是2019 – 2021年间立项的产品,那时候老板亲自抓研发,把毛利率视为唯一考核标准。”他透露,为了达成每年递增的利润目标,采购部门被迫选择价格低廉的二线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当时业内都知道他们的产线产能不足,但罗马仕拿到的供货量却远超正常水平。”

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并非孤例。据供应链人士分析,安普瑞斯采用”阶梯定价”模式:订单量越大单价越低,这对追求低成本的大客户极具诱惑力。但与之相对的是,行业龙头ATL等厂商因产能紧张,往往对移动电源这类利润微薄的业务兴趣寥寥。”就像用廉价汽油跑赛车,出事只是时间问题。”陈悦如此比喻。

三、危机公关溃败背后的资本游戏
面对舆论风暴,罗马仕高层的应对方式彻底激怒了各方利益相关者。当其他厂商紧急召回产品并公开致歉时,罗马仕却以”未收到教委风险通告”为由强硬回应;当消费者在社交平台晒出烧毁的设备照片时,官方客服却以”个人使用不当”搪塞;最令员工寒心的是,五个核心创始人集体消失,仅留下法务团队处理善后事宜。

“他们不是赔不起。”陈悦算了一笔账:公司账面流动资金虽已枯竭,但创始人团队通过香港公司持有的房产和金融资产估值超过10亿元。”每人拿出5000万就能解决员工赔偿和用户补偿,但他们选择了逃避。”这种态度直接导致事件持续发酵,最终引发深圳市监局进驻调查。

四、野蛮生长时代的终结启示录
罗马仕的坍塌绝非偶然。在其高速扩张期,曾创下”三个月组建百人亚马逊运营团队””单月海外销售额突破700万美元”的神话。但这种粗放式增长背后暗藏三大隐患:

首先是质量管控体系的缺失。为节省检测成本,公司取消了第三方机构抽检环节,转而采用供应商自查报告。”就像让厨师自己评价菜品是否卫生。”陈悦苦笑道。其次是人才结构的断层。核心技术岗位长期被家族成员垄断,专业工程师被迫离职潮始于2023年。最后是资本游戏的反噬。创始人将公司视为提款机的做法,使得研发投入占比不足营收的3%,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8%。

五、行业地震后的生存法则
这场危机正在重塑中国移动电源产业格局。安克创新等头部品牌借机强化全链路品控,ATL等电芯供应商开始建立”白名单”制度,电商平台则纷纷抬高准入门槛。而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充电宝也要看3C认证编号”正逐渐成为常识。

站在行业观察者的角度,罗马仕的案例犹如一面照妖镜,映照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阵痛。当人口红利消退、监管趋严成为新常态,那些仍沉迷于”低价走量”模式的企业终将被淘汰。正如陈悦在采访尾声所言:”这个行业从来不缺奇迹,缺的是敬畏之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