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锐评:外卖价格战,没有真正赢家

在当下的消费生活中,外卖已成为许多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近,外卖市场更是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补贴大战,吸引了无数消费者的目光。在这轮补贴大战中,平台纷纷推出诱人的优惠,消费者似乎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能够以超低的价格享受到各种美食。一些商铺也因此直接爆单,生意火爆。甚至有骑手在这场热潮中一天狂赚 1700 元,看似一片皆大欢喜的繁荣景象。然而,这场看似热闹非凡的外卖大战,实则暗藏隐忧,对此,《人民日报》也给出了深刻的评论。

从本质上看,这场外卖大战虽披着各种新颖的外衣,但实质仍是变相的价格战。在商业竞争中,价格战或许在短期内能带来显著的效果。超低价策略确实能让消费者在当下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花很少的钱就能满足口腹之欲;商家也会因为订单量的暴增而在表面上看似收益颇丰;骑手则凭借大量的订单实现收入的大幅增长。然而,若我们将目光放长远,深入剖析这背后的影响,就会发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

在这一轮轮的烧钱大战后,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迎来价格的上涨。前期消费者享受的低价,不过是平台为了抢占市场而抛出的诱饵。当市场格局初步形成,平台开始追求盈利时,成本必然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且,“爆单” 效应所引发的非理性消费,会让消费者购买一些并非真正需要的商品,造成资源的浪费。对于商家而言,客单利润的摊薄使得他们在食材采购、制作工艺等方面可能会有所妥协,从而影响食品的质量。同时,订单量的剧增也给商家带来巨大的压力,可能导致出餐不及时,影响消费者的用餐体验。而骑手们,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订单,不得不疲于奔命,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风险,还可能因为赶时间而忽视配送服务的质量,比如送餐时态度不佳、送餐过程中对餐品保护不当等。

前不久,中汽协发出倡议反对无序 “价格战”,工业和信息化部亦表示加大力度整治汽车行业 “内卷式” 竞争。汽车行业的这些举措为外卖行业敲响了警钟。在汽车行业中,这种 “价格战” 给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企业为了降低价格,不得不削减成本,这就导致在研发投入方面捉襟见肘。而缺乏持续的研发投入,企业难以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权益,也让整个产业的发展缺乏内生动力。外卖行业的价格战亦是如此,如果平台和商家只注重通过低价来吸引消费者,而不在提升服务质量、优化配送流程、创新菜品等方面下功夫,那么当市场回归理性,消费者对价格不再那么敏感时,这些企业将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

企业若想在市场中长久立足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更具性价比的产品。以一些先进的餐饮企业为例,它们通过引入智能化的厨房设备,提高了出餐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口味偏好,精准研发新菜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互联网企业本身就具有创新基因,更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打开眼界,追求更高远的目标。

在即时配送领域,其实蕴藏着巨大的需求和丰富的机会,绝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外卖服务。比如,快递员、外卖员走街串巷的优势完全可以加以拓展,链接更多的公共服务市场,像帮忙取送证件、药品等紧急物品,为居民提供更多便捷服务。在配送技术创新方面,也有广阔的探索空间,如利用无人机配送、智能机器人送餐等,既能提高配送效率,又能减少人力成本,塑造更多的市场优势。企业还应跳出 “价格战” 的狭隘思维,将 “用户想要什么” 与 “高效交付什么” 紧密结合,努力为用户、员工、股东、社会创造更大价值,以此打开企业发展的新空间。

那些真正有抱负的企业,不应深陷于一城一池、一时一地的价格拉锯争夺中,而应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在更广阔的天地中谋篇布局、积极创新创业,勇敢地探索别人未曾走过的道路。这不仅是企业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值得全社会尊敬的企业家精神的体现。希望外卖行业的参与者们能够从这场价格战中清醒过来,以创新为驱动,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推动整个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