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中的飞驰者:周田与环塔二十一年的生死之约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当夕阳将戈壁染成血色时,周田总会想起自己第一次参加环塔拉力赛的情景。那时的他,骑着一辆二手摩托车,在漫天黄沙中艰难前行,心中却燃烧着不灭的火焰。如今,这位43岁的”环塔活化石”已经连续参加了全部21届比赛,从摩托车手转型为汽车赛车手,用21年的坚持书写着中国赛车史上最动人的篇章。

一、生死与共的环塔记忆

2004年,周田的人生轨迹因一场民间赛事而改变。那时的环塔远非今日的国际赛事,没有完善的保障体系,甚至常常面临油料短缺的窘境。”我们摩托车手从终点往大营走,大家油都很少,互相匀点,到最后也没油了只能互相搭着肩膀,慢慢往前走。”周田回忆道。最艰难时,参赛者不得不在马路上席地而睡,等待救援。

这种近乎原始的赛事环境,却孕育了环塔最珍贵的精神内核——车手之间的生死与共。周田至今记得自己帮助摔倒在”鸡窝坑”里的摩托车手脱困的情景。”我下车去扶他起来,他起来根本站不稳,别说把车开出来。”这位曾经摩托车界的”大神”事后才得知,救他的竟是一位汽车组车手。

二、从摩托车到汽车的华丽转身

2019年的那场严重事故成为周田职业生涯的转折点。腰椎、颈椎、肋骨多处骨折,颈椎压迫神经导致眩晕呕吐,”人好像回炉重造了”。这次伤病让他不得不告别摩托车组比赛,却也开启了他与汽车组的新篇章。

“我的偶像是彼得·汉塞尔,他是达喀尔的传奇,摩托车和汽车比赛都拿过冠军。”带着这样的梦想,周田卖掉房子,凑够钱买下一辆二手赛车。”赛车需要100万,其实钱不够的,但架不住身边有’坏人’,说我有20万,我有5万,就这样又借了40万左右。”这个自嘲为”坏人”的团队,正是支撑周田继续追梦的力量。

三、环塔精神:比达喀尔更中国的越野传奇

在周田眼中,环塔早已超越了一项体育赛事的范畴。”从个人来说,我觉得环塔是一种战友聚会,是一种同学聚会,是一种生死兄弟的相聚。”这种独特的赛事文化,让来自全国各地的车手在极端环境中建立起超越竞技的情谊。

与达喀尔相比,环塔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环塔沙漠更软、峡谷更险,这是中国独有的地狱模式。”周田自信地表示。更让他自豪的是,环塔见证了中国赛车运动的成长——从最初的民间赛事到如今拥有完善保障体系的专业比赛,从依赖外国技术到逐步实现国产化。

四、传承与期待:让荒漠传奇延续

尽管已经43岁,周田依然保持着对环塔的热爱。”如果可以的话,明年继续,当然需要一个好的车队,一个好的团队。”让他忧心的是,参赛队伍中”老人”居多,鲜见新鲜血液。”我们这批人已经’深受其害’,就是非常热爱这项运动,因为环塔给你的这种快乐,是别的地方无法获得的。”

周田最大的愿望是看到更多年轻人加入这项充满挑战的运动。”因为这种没苦硬吃,年轻人一般都不会选择。”他半开玩笑地说。在儿子眼中,父亲是沙漠中的英雄;在女儿心里,赛车或许只是个模糊的概念。但周田相信,终有一天,孩子们会理解这份执着背后的意义。

站在和田的营地前,看着夕阳下的赛车,周田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环塔一定会是世界第一的,一定会!”这不仅是一位老车手的豪言壮语,更是一个关于坚持与热爱的中国故事。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上,周田和他的环塔传奇仍在继续,如同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胡杨,在极端环境中展现着最顽强的生命力。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