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敦煌专访看全球反兴奋剂事业的坚守与挑战

北京时间5月29日晚,一则来自甘肃省敦煌市的消息引发国际体育界关注:中国冬奥会首金得主杨扬成功连任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副主席,开启第三个三年任期。这位曾站在奥运最高领奖台的中国短道速滑名将,如今以全球反兴奋剂事业领导者的身份,再次站上国际舞台。在与新华社记者的对话中,杨扬不仅分享了WADA过去五年的改革成果,更直面兴奋剂政治化争议与资金困境,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为锚点,勾勒出体育纯洁性的未来图景。
一、改革内核:从规则守护到价值观重塑
自2020年与波兰人班卡携手执掌WADA以来,杨扬始终将“运动员”置于所有决策的核心。此次连任前夕,她主导推动的多项改革已显现成效:
- 决策层扩容:原“运动员委员会”升级为拥有20名成员的“运动员理事会”,其主席首次进入WADA执委会,赋予运动员群体直接参与全球反兴奋剂政策制定的话语权。
- 教育体系革新:WADA投入1700万美元支持160余个项目,将反兴奋剂教育从“禁用物质清单”拓展至价值观培养。“我们告诉运动员,真正的胜利是成为‘干净的冠军’,”杨扬强调,“这关乎体育精神的传承,而非仅是奖牌的颜色。”
- 全链条责任覆盖:针对教练、队医等“身边人”的教育与追责机制强化,直击兴奋剂滥用背后的系统性漏洞。
这些举措背后,是杨扬对运动员处境的深刻共情。“当我作为选手时,最害怕的不是对手,而是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她坦言,改革的目的正是让每一名运动员都能在纯净的赛场上全力拼搏。
二、政治阴云下的坚守:以事实反击抹黑
近年来,兴奋剂问题屡屡沦为地缘政治工具。美国部分媒体借2021年中国游泳队“食品污染事件”大肆炒作“兴奋剂丑闻”,企图混淆视听。对此,杨扬在专访中作出强硬回应:
- 事件还原:23名中国运动员因误食受污染食品导致曲美他嗪阳性,WADA经独立调查后采纳中国反兴奋剂中心的处理方案,并获瑞士检察官背书。
- 政治操弄的危害:“美国媒体的抹黑不仅伤害中国运动员,更动摇全球反兴奋剂信任体系。”杨扬指出,此类行径将体育政治化,损害的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根基。
- WADA的公正立场:尽管面临压力,WADA仍坚持科学调查与程序正义,最终证明自身体系的客观性。“事实胜于雄辩,世界已看到我们的担当。”
这场风波折射出国际体育治理的复杂性。杨扬的表态不仅是对中国的辩护,更是对体育独立性的捍卫——无论外部压力几何,反兴奋剂工作必须恪守科学、公平的底线。
三、逆境中的破局:资金压力下的使命驱动
就在杨扬连任之际,WADA遭遇新的挑战:美国因拖欠2024年会费362.5万美元,自2025年起失去执委资格。尽管国际奥委会及友好国家提供了额外资金支持,使WADA年度预算较2019年增长57%,但资金链紧张仍是现实难题。
面对困境,杨扬展现出运动员特有的韧性:“压力就是动力。”她将这份重担转化为推动改革的能量:
- 条例升级:加速《2027年世界反兴奋剂条例》修订,完善检测技术标准与处罚机制,堵住规则漏洞。
- 全球协作深化:强化与国际刑警组织合作,打击兴奋剂原料走私网络,从源头遏制滥用行为。
- 团队凝聚力:以共同价值观凝聚成员,“无论预算多少,守护体育纯洁性的初心不会改变。”
这种逆境中的奋进精神,恰似她在冰场上的拼搏姿态——即便阻力重重,仍以速度与技巧突破界限。
四、未来展望:冬奥梦想与纯洁体育的召唤
明年2月,米兰-科尔蒂纳冬奥会将如期而至。谈及这一盛事,杨扬眼中闪烁着光芒:“奥运会是运动员一生的梦想,而‘干净参赛’是这份荣耀的前提。”她呼吁全球体育界继续携手:
- 教育先行:通过数字化手段扩大反兴奋剂教育覆盖面,尤其关注青少年运动员。
- 科技赋能:探索新型检测技术,应对不断演变的兴奋剂手段。
- 团结发声:反对一切将体育政治化的行为,维护奥林匹克宪章精神。
从冬奥冠军到反兴奋剂斗士,杨扬的角色转换背后是对体育本质的坚守。“我的使命从未改变——让运动员能在公平的环境中追逐梦想。”她的声音回荡在敦煌的沙漠之夜,却指向更广阔的未来:一个没有兴奋剂阴霾、真正属于所有人的体育世界。
结语
杨扬的连任不仅是个人荣誉的延续,更是全球体育界对“以运动员为中心”理念的认可。在兴奋剂问题日益复杂化、政治化的大背景下,她的改革实践与坚定立场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反兴奋剂事业的荆棘之路。正如她所言:“体育的魅力在于超越自我,而非战胜他人。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