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三夏”小麦机收全面提速 智能化装备与应急保障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2025年夏粮生产一线观察

随着晴好天气持续,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进入高峰期。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26日17时,全国已收获夏粮小麦7005万亩,日机收面积连续3天突破400万亩,进度较去年同期加快。西南地区及湖北麦收基本结束,河南进度超三成,安徽、江苏等地陆续开镰,一幅”麦浪翻金、铁牛奔忙”的夏收画卷正在全国铺展。

智能化装备成主力 农机作业效率再升级

今年”三夏”,全国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700万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80余万台,跨区作业机具超20万台。值得关注的是,每秒喂入量9—10公斤的大喂入量机型成为跨区作业主流,配备北斗导航、作业监测等智能终端的收割机占比显著提升。”这些设备不仅作业速度快,还能实时上传收割数据,帮助农户科学安排后续农事。”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负责人表示。

在江苏泗洪、河南南阳等地,搭载北斗系统的无人驾驶收割机已投入试验性作业,实现路径规划和精准收割;安徽阜阳推广的”秸秆打捆+籽粒直收”一体化机型,有效解决了秸秆处理与粮食收获的衔接难题。科技赋能下,夏收效率与质量实现双提升。

多部门协同保障 “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针对夏收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农业农村部联合交通运输、公安、气象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

  • 通行保障:在高速公路设立农机绿色通道4800余个,简化跨区作业车辆核验流程,实现”免费优先通行”;
  • 用油支撑:设立农机优先加油通道5800余个,组织”送油下乡”活动,确保机具”不停歇”;
  • 气象服务:气象部门加密灾害性天气预警,指导农户抢抓晴好窗口期集中作业。

5月22日,河南、湖北遭遇强降雨,两地农业农村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机手24小时连续作业,单日抢收面积超800万亩,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人歇机不歇,雨停田净”成为今年夏收的生动写照。

应急体系筑牢防线 应对极端天气有底气

为防范连阴雨等不利天气,农业农村部推动建设:

  • 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3900余个,实现重点市县全覆盖;
  • 农业应急救灾中心2020余个,配备烘干设备超1万台套;
  • 常态化应急作业服务队6900余支,可快速调配机具支援灾区。

“今年我们提前与周边省份签订互助协议,一旦出现灾害,可协调跨省支援。”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已形成”本地为主、区域联动、全国统筹”的应急保障网络。

记者手记:从泗洪田间智能化收割机的轰鸣,到河南雨夜抢收的灯火通明,”三夏”生产既是农业现代化的集中展示,更是粮食安全韧性的生动诠释。随着农机装备升级、服务保障完善,中国夏粮生产正以更高效、更稳健的姿态迈向丰收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