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自长三角”:长三角一体化下的产业新活力

人民网宣城5月27日消息,在安徽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来自江苏的杨彬已习惯这样介绍自己:“昆山路、昆山湖、昆山人。”尽管这里离家200多公里,但在他心中,这里早已成为第二故乡。这背后,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产业新活力与区域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

企业落地生根,发展势头强劲

安徽欢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汽车安全件生产的企业。2022年8月,它落户于位于狸桥镇的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宣州片区,并于2024年2月建成投产,当年便实现产值2亿元。走进其生产车间,辊底式加热炉、液压冲压机、激光切割机等设备有序运行,偌大的智能车间里仅有几个工人穿梭其中。新上的智能热压线更是高效,从上料到液压成型只需7分钟,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像安徽欢驰这样的企业并非个例。总部在浙江的宣城钜实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钢构制作、安装和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公司,今年年初正式投产。尽管投产才几个月,但其年设计产能30万吨,订单已排到明年上半年,项目覆盖广东、山西、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车间里机器轰鸣、焊花四溅,一片繁忙景象。

政府贴心服务,企业安心发展

这些来自长三角的企业能在狸桥镇扎根并快速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贴心服务。以宣城钜实智能制造为例,其宣城基地负责人孙运起表示,落户狸桥后,手续办理、人员招聘、政策兑现等事宜都有专人对接,企业只需安心生产。“落户狸桥,手续办理、人员招聘、政策兑现等事宜,当地政府都有专人对接,我们只管安心生产。”孙运起的话道出了众多企业的心声。狸桥镇没有把企业当外人,企业也把狸桥当作自己的家。

以商引商,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方冠(安徽)数控科技是最早一批落户长合区宣州片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从常州迁址到狸桥,虽然地理上跨了省,但广交朋友机遇多,政策给力,加上自身努力,发展更有底气。在组装车间,工人常子中正在装配圆盘式刀库。他告诉记者,因为方冠数控科技的落地,还吸引了其上下游10多家企业先后落户狸桥。方冠数控科技以商引商、以企引企的成功经验,成为当地一段佳话。

双向奔赴,投资未来

“我们来自长三角,投资长合区,就是投资未来。”如今,这已经成为不少外来企业的共同心声。长三角地区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能力强、市场潜力大,而狸桥镇所在的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宣州片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长三角企业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这种双向奔赴的合作模式,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狸桥镇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长三角企业。这些企业的落地生根、发展壮大,不仅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也为长三角地区的协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共同书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