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领域,时间从来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生与死的界限。2025年8月27日,当达摩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联合发布的iAorta模型登上《自然·医学》期刊时,人类在与”最凶险胸痛”——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对抗中,又赢得了一场关键战役。这不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而是正在发生的医疗革命:AI开始做到医生难以企及的事情——在几分钟内从普通平扫CT中识别出连资深专家都可能漏诊的致命疾病,将确诊时间从国际平均的4.3小时缩短到惊人的1.7小时。这缩短的2.6小时,按照每小时死亡风险增加1-2%计算,意味着多少生命被从死神手中硬生生拽了回来。

生死赌局:急诊室里的致命难题
主动脉夹层被称为”血管炸弹”,发病后24小时内若不能确诊并处理,死亡率可达30%。这种疾病之所以可怕,不仅在于其凶险程度,更在于诊断的极端困难。它的症状与心梗、肠胃炎等常见疾病高度相似,却需要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案——心梗需用抗凝药疏通血管,而主动脉夹层若误用抗凝药,无异于在破裂的血管上”撒盐”,加速死亡进程。
传统诊断依赖增强CT(CTA),需要注射造影剂,对基层医院和肾功能不佳者构成障碍。即使在大城市医院,夜间和节假日也常难以及时完成检查。这导致主动脉夹层的初诊漏诊率高达48.8%,患者从入院到确诊平均需要4个多小时,每一分钟的延误都在累积死亡风险。
达摩院医疗AI实验室的突破性在于,他们选择了最困难却最普惠的技术路线——基于平扫CT开发诊断模型。平扫CT便宜、快捷、安全,是急诊最常见的检查手段,但传统认为它对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有限。iAorta模型颠覆了这一认知,在临床试验中从15000多名胸痛患者中精准识别出21例主动脉综合征,敏感性达95.5%,特异性高达99.4%。这意味着它几乎不会漏诊真病人,也极少误诊健康人。
技术普惠:当AI成为医疗平等的推手
iAorta模型只是达摩院”平扫CT+AI”技术路线的最新成果。此前,他们已开发出通过平扫CT筛查胰腺癌、胃癌的技术,使患者只需一次最普通的CT检查,就能同时评估多种致命疾病的风险。这种技术路线选择背后,是深刻的医疗普惠理念:
成本革命:在博鳌超级医院落地的AI早筛平台显示,与传统泛癌筛查相比,AI早筛费用仅为1/4到1/5。一次平扫CT即可在2分钟内生成癌症与慢病评估报告,替代过去多项专项筛查。
可及性突破:达摩院的多癌早筛AI已覆盖全球9个国家和地区,服务2000万人次。在新加坡,与国立健保集团合作提升胰腺癌、乳腺癌等疾病的早期筛查能力;在沙特阿拉伯,与安利捷健康合作探索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AI辅助诊断。
基层赋能:AI将顶尖医生的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算法,使基层医院也能提供高水平的诊断服务。如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开发的DDAsys系统,使非心脏专科医生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效率提升50%。
这些突破正在重塑医疗资源分布格局,使生命的机会不再由地域决定。正如一位体验过AI早筛的患者所言:”这个技术对我们患者来说是一个福音,快捷、准确且价格实惠。”
生命之光:那些被AI改变的故事
在冰冷的统计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故事:
一位33岁的中国患者因肺炎拍摄胸部平扫CT,AI模型从影像中捕捉到1毫米的胰腺肿瘤迹象,病理分析证实为尚不具备转移能力的原位癌,经手术完全治愈。
一位43岁患者因”上腹部钝痛”入院,初诊考虑胆囊结石,iAorta模型却在平扫CT中发现主动脉夹层迹象,从检查到确诊仅用94分钟。在传统流程中,这样的患者很可能被误诊,等到血管破裂为时已晚。
上海某三甲医院的临床试验中,AI从一万五千多名胸痛患者中精准揪出21例主动脉综合征患者,平均确诊时间1.7小时,比国际平均时间缩短2.6小时。按照每小时死亡率降低1-2%计算,这样的时间节约意味着多少家庭避免了失去亲人的痛苦?
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深刻事实:人类并非无法战胜绝症,只是常常发现得太晚。AI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在疾病最早的、最可治的阶段将其捕获,为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未来已来:医疗AI的下一个前沿
达摩院的探索远未止步。从胰腺癌、胃癌到主动脉综合征,他们的技术路线显示出强大的扩展性。目前,基于平扫CT的AI技术已能同时筛查:
- 癌症:食道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结肠癌等
- 慢性病: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脂肪肝等
- 急症: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肺栓塞等
更令人振奋的是,这类技术正在从单纯的”辅助诊断”向”诊疗全流程支持”进化。如华中科技大学的DDAsys系统不仅能以98.4%的准确率识别主动脉夹层,还能精确测量血管直径,推荐手术方案,与医生决策一致性达88.6%。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开发的AI系统则能自动分割主动脉真假腔,定位撕裂位点,生成手术规划参数。
未来的医疗AI将深度融合多学科知识,从影像识别走向预防、诊断、治疗、预后全链条支持。达摩院资深算法专家许敏丰指出,iAorta与此前发布的DAMO PANDA等模型一样,都致力于”挖掘医院日常就诊场景中的数据价值”,这意味着更多基于常规检查的AI诊断工具将陆续面世。
技术与人文的十字路口
当火车飞驰却追不上逝去的生命,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理解:医疗进步的本质是与时间赛跑。AI不能代替医生的温度与综合判断,但它可以成为医生的”超级助手”,在最危急的时刻提供最精准的支持。
达摩院的故事告诉我们,技术创新的最高价值不在于炫酷的算法,而在于解决真实世界的迫切问题。从胰腺癌、胃癌到主动脉夹层,他们选择的都是死亡率高、诊断难、治疗窗口窄的疾病领域,用最普惠的技术路线(平扫CT)实现最大范围的健康覆盖。
这或许正是AI最值得期待的未来——不是取代人类,而是放大人类的善良与能力;不是制造不平等,而是消弭医疗资源的鸿沟。当偏远乡镇的患者也能通过AI获得及时的诊断,当一次普通的CT检查就能筛查多种致命疾病,我们才真正迈向了”健康中国2030″的愿景。
生命脆弱,但技术可以给它更多机会。iAorta模型在浙江10家医院的部署只是开始,它的全国推广将挽救多少家庭于危难?而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这场静默革命的受益者。在这个意义上,医疗AI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对人类生命尊严最深刻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