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寒武纪股价一度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市场焦点。这一幕让人不禁想起曾经的”扫地茅”石头科技——2021年其股价曾冲高至1494.99元,市值逼近千亿,仅次于茅台。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石头科技市值已腰斩,尽管最新财报显示营收增长78.96%,扣非净利润却同比下降41.96%。更令人担忧的是,创始人昌敬的心思,似乎早已不在石头科技上了。

从巅峰滑落: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石头科技的最新半年报显示,公司营收同比增长78.96%的同时,扣非净利润却同比下降了41.96%,延续了近年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这种趋势从2022年就已开始:三年间公司营收从66.1亿元增长至119.18亿元,近乎翻倍,但净利润却从11.84亿元波动至19.77亿元,毛利率也从54.1%下滑至50.4%。
利润下滑的背后是激增的销售费用。2025年上半年,石头科技的销售费用达到21.6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85亿元暴增144.51%;研发费用为6.85亿元,增长67.28%。公司解释这是为拓展国内外市场所致,但显然营销驱动的增长正在吞噬利润。
更让投资者担忧的是,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洗衣机事业部近期陷入大规模裁员漩涡,涉及南京、深圳的产品项目组、供应链团队和出海等多业务线。
“不务正业”的创始人:造车梦的代价
创始人昌敬的注意力转移,被认为是石头科技面临困境的重要因素。这位连续创业者的人生堪称”爽文剧本”:2010年开发”魔图”App被百度以1200万美元收购;2014年创办石头科技,获得小米投资;2020年科创板上市,2021年股价飙升至1494.99元,个人身家达到160.5亿元。
然而成功带来的不是满足,而是无聊。”2020年,(石头科技上市后)好像攀登到了人生巅峰了。我需要另外一个梦想来支撑我的驱动力和目标感。”昌敬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示。
2021年,当投资人提出一起造车时,昌敬”一瞬间被点燃了”。2023年8月,极石汽车正式发布29.99万元起售的极石01,昌敬放话要”定义全地形豪华SUV”。他在微博认证中将”极石汽车创始人”的title放在”石头科技创始人兼CEO”之前,充分显示了他的重心转移。
极石汽车:昌敬的滑铁卢?
昌敬的造车梦并不顺利。极石01发布以来,月销量常在几百辆区间波动,直到今年3月份才突破千辆。截至今年7月,极石汽车全球累计交付量仅为13809辆,不及其他新势力车企一个月的销量。
极石01被业内认为缺乏自研核心技术:使用理想同款增程器、小马智行智驾方案、宁德时代电池… … 在新能源汽车淘汰赛加速的当下,竞争力令人担忧。
与此同时,昌敬通过减持石头科技股票为造车梦输血。2023年至2024年,他累计减持套现8.88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其控股比例从2019年的30.99%下滑至21.01%。

投资者的愤怒与信任危机
投资者对昌敬的”不务正业”表达了强烈不满。2024年11月,当昌敬在个人抖音账号发布沙漠越野视频时,引发了投资者对其”不务正业”的讨伐。最终在今年4月,昌敬清空了抖音和微博账号。
有投资者怒斥:”昌敬毁了我的扫地茅!”《新财富杂志500创富榜》显示,昌敬的身家从2021年的160.5亿元缩水至今年的85.2亿元,减少近五成。
面对质疑,昌敬曾发布视频希望投资者”耐心一点”,称战略转型期的变化是为了长远发展。”科技创新企业还需要具备一些佛性,太过于功利的话就很难成功。”但这种说法在他自己减持套现的行为面前,显得缺乏说服力。
前景:内忧外患中的石头科技
尽管面临内部挑战,石头科技在市场上仍保持一定竞争力。IDC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以19.3%的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同比增长50.7%。2024年,石头科技海外收入63.88亿元,首次超越国内市场。
但海外毛利率下滑了6.74个百分点至53.7%,表明高端化进程遇阻。国内市场方面,追觅、科沃斯等老对手紧追不舍,科技硬件实力雄厚的大疆新近入局,竞争日益激烈。
今年6月,石头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开启二次上市征程。这被视为开拓全球市场的关键一步,但也引发质疑:”这是造车又缺钱了?”
在资本压力与市场竞争的双重挤压下,缺少”主心骨”的石头科技能否应对挑战?港股上市后,昌敬是否会”回心转意”挽救石头科技的业绩与市值?这些问题都还是未知数。
石头科技的故事提醒我们,创始人的专注度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当创业者被新梦想吸引时,如何平衡新旧业务,如何对投资者负责,都是需要深思的问题。昌敬和石头科技的命运,将继续受到市场的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