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某电商公司的办公室里,运营经理林悦正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表格发愁。过去每周一做销售分析,她需要手动从ERP、CRM系统导出20多张表,用公式核对数据,再花两小时做可视化图表——直到上周,钉钉新上线的AI表格替她完成了所有步骤。”我在搜索框输入’最近一周华东区美妆类目复购率TOP3品牌’,表格自动生成了带趋势图的报告,还标红了库存预警的品牌。”林悦说,现在她的上午多了两小时处理突发客诉,”这大概是今年最治愈的办公升级。”

林悦的经历并非个例。2025年7月以来,一场围绕”会思考的表格”的暗战在办公软件领域悄然打响:钉钉、飞书、WPS几乎同步推出AI表格功能,海外市场Airtable、Notion加速迭代,微软Excel也在Copilot加持下重获新生。曾经被视作”数字布景板”的表格,正从静态数据容器进化为组织运行的”智能中枢”,而这场战役的胜负,或将重塑未来十年的企业协作模式。
从工具到系统:表格的”升维”之路
传统表格的痛点,每个职场人都深有体会:字段设计靠经验、函数计算易出错、流程协同靠”吼”。某制造业财务主管陈刚曾调侃:”每个月底做报表,财务部像打仗——张姐算错一个公式,李哥的图表就得重画,王总要的’动态看板’永远要加班。”但现在,AI正在改写这套游戏规则:
- WPS的AI表格像个”隐形助手”:输入”分析Q2母婴类目各省销量”,系统自动调取近三年历史数据,排除异常订单,生成带同比/环比的趋势图,甚至连”哪些城市的新客增长但复购率低”都能标红提示。更贴心的是,它能”读懂”用户的操作习惯——经常需要拆分”客户姓名+电话”字段的用户,下次打开表格时,AI会自动推荐智能分列功能。
- 飞书多维表格则像”会编程的智能画布”:在新能源车企小鹏的供应链管理系统里,某张”电池库存表”的每个单元格都连接着生产排期、物流追踪和质检报告。当某批次电池库存低于安全值,表格会自动触发采购申请,同步推送至供应商协同平台,并更新项目进度看板。”过去需要IT部门写代码的流程,现在产品经理拖拽两下就能搭好。”飞书多维表格负责人施凯文说,某茶饮品牌的”门店巡检表”甚至能根据天气数据自动调整”冰饮备货量”。
- 钉钉AI表格更像”企业的数字神经”:申通快递的10万员工用它在手机上填报工单,系统根据收件地址、网点负载自动派单,保洁阿姨语音报修”3号仓库地面有水渍”,表格不仅能识别位置,还能关联最近的维修人员并推送任务。”以前跨部门协作像传纸条,现在表格就是’流程GPS’,每个节点的状态都看得见。”钉钉CEO陈航在发布会上演示时,现场观众惊叹”这哪是表格,分明是个智能中枢”。
B端暗战:从产品到生态的全面角力
这场表格大战的表面是功能竞赛,水下则是B端客户的激烈争夺。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7月初:飞书刚宣布多维表格月活突破1000万,次日就带着”已通过钉钉应用中心审核”的消息”叫板”老对手;而钉钉则以”用户体量优势”回应——其付费周活用户4200万的底气,让这场”同台竞技”至今未落地。
客户流动的数据更显残酷:2024年以来,零售行业的伊芙丽、影石Insta360转向飞书,百世快递、微脉投入钉钉怀抱;但新能源赛道的”蔚小理”六成用飞书,茶饮行业的”奈雪的茶””蜜雪冰城”五成选飞书,而宁德时代等制造业巨头仍稳居钉钉阵营。”飞书像互联网新贵的’智能朋友圈’,钉钉则是传统企业的’数字治理工具箱’。”某企业服务分析师如此总结。
价格策略的分化同样耐人寻味:钉钉专业版年费9800元起,不限人数,主打”中小企业友好”;飞书按人计费,商业专业版80元/人/月,更适配”成长型企业”的精细化需求。”我们测算过,100人规模的企业,钉钉年成本约8000元,飞书要9.6万元。”某钉钉代理商坦言,但”很多新消费品牌宁可多花钱,也要飞书的’灵活自定义’功能”。
更深层的较量在生态壁垒。飞书正试图通过”多维表格入驻钉钉”打破平台封锁,而钉钉则依托阿里电商、金融生态,为表格注入”大促流量分析””供应链金融”等独家场景。”客户选择办公软件,本质是选择一套协作语言。”某中大型企业CIO说,”当表格能连接HR、财务、业务系统,切换成本可能比换ERP还高。”
未来已来:表格正在定义”新的工作方式”
在深圳某互联网公司的”敏捷小组”里,产品经理、开发、测试共用一张飞书多维表格:需求文档链接直接嵌在”任务描述”栏,开发进度用”红黄绿”色块实时更新,测试用例自动关联需求编号。”以前开需求评审会要带10份文档,现在所有人盯着表格就能同步信息。”项目经理李娜说,最惊喜的是AI能”读懂”讨论记录——上周会议提到”用户反馈支付流程卡顿”,表格自动生成了”支付模块优化需求”,并分配给了对应的开发人员。
这预示着表格的终极形态:它不再是单纯的”数据处理工具”,而是企业协作的”数字底座”。WPS的思路更务实——不做颠覆式改变,而是让AI”隐形”。”用户要的不是’我会用AI’,而是’我能更快完成任务’。”WPS表格产品负责人袁榛池说,他们优化了NLP算法,让”文本分列”能自动识别”客户电话”和”联系电话”是同一字段,”这些改动用户可能注意不到,但会让操作流畅10倍”。
微软的Copilot则选择了”外挂式”路径,通过插件将AI能力注入Excel;而国内的玩家们更强调”原生融合”——飞书的表格能调用知识库和机器人,钉钉的表格能打通会议和HR系统,WPS的表格能嵌入用户的日常操作习惯。”未来的办公软件竞争,本质是’协作语言’的竞争。”某科技观察人士指出,”当表格能理解业务逻辑、预判用户需求,它就会从’工具’变成’组织的智能伙伴’。”
回到开头林悦的故事,她最近又开始期待:”听说下个月钉钉要上线’跨表格智能关联’功能,到时候分析全国销售数据,不用再手动匹配区域和品类了。”而这,不过是这场表格革命的开始。当AI让每个单元格都”会思考”,当表格从”数据仓库”进化为”决策引擎”,我们正在见证的,不仅是办公工具的升级,更是企业协作模式的深层变革——未来的办公室里,最核心的”生产力”或许不再是会议室的大小,而是那张能”读懂”业务的智能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