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数千米的冰壁上,周鹏手持冰镐,脚踏冰爪,每一次挥镐都像是在与自然对话。这位中国首位完成干攀D15+难度的攀登者,用二十年时间在垂直世界里书写着属于中国人的攀登传奇。他的故事不仅是关于高度与难度的记录,更是一部关于人类精神极限的探索史诗。

周鹏与攀登的缘分始于偶然。这位来自”大山里”的孩子,小时候觉得爬山”累死了”,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将攀登作为终身事业。命运的转折发生在大学时期——2004年加入中国农业大学登山社团后,他先后征服了启孜峰、四姑娘山二峰和卓奥友峰。2008年珠峰奥运火炬传递的经历,不仅让他站在了世界之巅,更结识了影响他一生的搭档严冬冬。两人共同开辟的多条新路线,最终为周鹏赢得了亚洲金冰镐奖——这一被誉为”亚洲攀登界最高荣誉”的奖项。
然而命运总爱开玩笑。2012年,严冬冬在天山的一次攀登中不幸遇难。这对周鹏而言是毁灭性的打击,但他选择以另一种方式延续这份热爱:”我们不能因为他的离开就停止攀登,这也不是他希望看到的。”正如古希腊哲学家尼采所言:”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更强大。”周鹏将悲痛转化为动力,在干攀领域不断突破——2021年至2024年间,他耗时三年终于完成湖北咸宁鸣水泉石灰岩大洞的”Ascension”路线,成为国内首位完成D15+难度的攀登者。
2024年3月,周鹏在藏东南冰洞完成了AI12难度的攀冰线路,再次突破国内极限。这条仅有不到5条的全球顶级线路,被他形容为”存在时间很短,爬起来很有意思”。冰川的消融特性使得每次攀爬都成为独一无二的体验,正如法国作家加缪所说:”真正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周鹏用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在面对自然的严酷与生命的脆弱时,他选择继续向上攀登。
周鹏的攀登哲学超越了简单的挑战极限。他认为:”我们不断去突破人类的天花板,这或许就是我们人类存在的意义。”这种观点与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理念不谋而合——人类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定义自身。在周鹏看来,攀登不是为了征服自然,而是为了认识自己:”其实我不是在挑战自然,而是在挑战自己。”
作为中国最顶级的自由攀登者,周鹏不仅追求个人突破,更致力于推广这项小众运动。他创立培训机构,指导各年龄段爱好者安全科学地探索自然;与始祖鸟合作推动CMDI计划,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这种精神让人想起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理想:”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生活的本质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
在周鹏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面对自然时的谦卑与勇气。他既敬畏冰川的严酷,又敢于向其发起挑战;既承认失败的可能性,又执着于突破极限。这种矛盾统一的精神,正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正如周鹏所说:”攀登就是一个寻找失败的过程,找到一个自己可能怎么都爬不上去的,就停下来了。”但正是这种永不满足的探索精神,推动着人类不断超越自我。
当周鹏在垂直峭壁上挥镐前行时,他不仅是在攀登物理高度,更是在探索人类精神的边界。在这个容易获得即时满足的时代,周鹏的故事提醒我们:真正的快乐往往来自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来自挑战不可能后的成长。他的攀登轨迹,恰如人类文明进步的缩影——在不断的失败与尝试中,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藏东南冰洞的AI12线路只是周鹏攀登生涯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正如他所说:”我没有给自己设定过终极目标,就是希望一直去挑战。”在这个意义上,周鹏的攀登永无止境——不仅因为他面对的是无尽的自然挑战,更因为他内心对探索与突破的渴望永远不会满足。这种精神,或许就是人类最珍贵的品质,也是我们这个物种能够不断超越自我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