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现代五项冠军赛上海站于5月23日至29日在崇明体育训练基地落下帷幕。这场赛事不仅是巴黎奥运会后“新五项”赛制落地的首次全国性检验,更成为第十五届全运会资格赛的关键首站。在改革后的激烈竞争中,上海队以5金3银的辉煌战绩领跑群雄,而外籍教练马尔科·帕特里尼的加入,也为中国现代五项的转型注入了国际视野与创新思维。

新赛制下的挑战与机遇
现代五项自1912年成为奥运会项目以来,始终以“全能战士”的标准考验运动员的综合能力。然而,巴黎奥运会后,国际现代五项联盟(UIPM)将传统马术替换为障碍赛,这一变革彻底改变了项目的竞技逻辑。新加入的障碍赛要求运动员具备更强的爆发力、协调性及心理素质,而击剑、游泳、激光跑(射击+跑步)的规则优化也进一步提升了比赛强度。
国家体育总局敏锐捕捉到改革信号,早在2023年便启动国内障碍赛体系建设,通过申办世界障碍锦标赛、举办专项赛事等方式推动技术迭代。中国现代五项运动协会秘书长赵建清坦言:“障碍赛的引入对选材和训练体系提出全新要求,我们必须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探索上肢力量与敏捷性的平衡点。”
上海队的统治力:技术与底蕴的双重胜利
在本站比赛中,上海队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统治力。男子个人冠军罗帅在激光跑最后一圈完成惊天逆转,其独创的“斜梯双跳”动作成为焦点——这一高风险战术源自赛前与教练团队的反复推演。“训练中失败多次,但比赛必须用出来!”罗帅的自信背后,是上海队多年来对技术创新的坚持。
女子个人金牌得主吴希瑶则诠释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面对山东队孟鑫的击剑领先和贵州小将曹欣怡的游泳优势,她凭借精准的障碍赛表现和激光跑最后一枪的绝杀实现逆转。这位16岁小将的崛起印证了上海梯队建设的成效:“我的目标是全运会领奖台,但更要为巴黎奥运周期积累经验。”
外教马尔科的“破局之道”
此次赛事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意大利籍主教练马尔科·帕特里尼的亮相。这位曾率领英国队包揽东京奥运会男女个人冠军的教头,甫一上任便展现出国际化执教理念。“中国运动员的技术细节很扎实,但个性化训练不足。”他举例道,“罗帅的斜梯动作需要针对性强化核心力量,而吴希瑶的跑射组合可优化节奏分配。”
马尔科特别强调“比赛强度模拟”的重要性:“国际赛事的赛程密度是中国的1.5倍,运动员必须在体能分配和心理抗压上升级。”为此,他计划在全运会后引入欧洲流行的“交叉训练法”,将障碍赛与激光跑的间歇期转化为技术复盘窗口。
从上海到巴黎:中国五项的复兴之路
上海现代五项的辉煌并非偶然。从钱震华2005年世锦赛夺冠到巴黎奥运会两名选手入围,这座城市始终是中国五项运动的创新试验田。如今,随着马尔科团队的加入和外训体系的完善,中国选手正逐步缩小与欧洲强队的差距。
赵建清秘书长透露,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将是攻坚目标:“我们将以全运会为新起点,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打造一支兼具技术精度和战术灵活性的队伍。”而上海队的5金佳绩,或许正是这一愿景的最佳注脚——在变革的浪潮中,中国现代五项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