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夏季高发,医生紧急提醒:这种常见行为正在伤害孩子

近期,随着气温升高,肠道感染疾病进入高发期。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家长为缓解孩子腹痛、腹泻症状,自行给孩子服用止泻药,却不知某些常用药物在特定情况下可能引发严重后果。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了多名因不当使用止泻药导致严重电解质紊乱的患儿,其中两名患儿甚至出现了肾功能衰竭症状。专家紧急呼吁:儿童用药需谨慎,止泻药使用更要遵医嘱。

一粒”止泻神药”让孩子住进ICU

上个月,5岁的阳阳(化名)因食用不洁食物后出现频繁腹泻、呕吐症状,家长自行在药店购买”特效止泻药”给孩子服用。服药后腹泻有所缓解,但第二天阳阳开始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尿量明显减少等症状。送医后检查发现,阳阳的血钾严重偏低,已出现心律失常,被诊断为严重电解质紊乱,紧急收入重症监护室治疗。

无独有偶,7岁的乐乐(化名)也遭遇类似情况。因腹痛、腹泻就诊后,家长按”经验”给孩子服用了成人止泻药减半剂量。三天后,乐乐出现浮肿、尿少,检查显示血肌酐显著升高,被诊断为急性肾功能损伤,需住院治疗。

“这些孩子的情况令人痛心,本是可以避免的。”郑大一附院儿科主任刘玉峰教授介绍,两名患儿使用的止泻药中均含有复方苯乙哌啶成分,该药物在正确使用下可有效缓解腹泻症状,但对于某些特殊体质儿童或过量使用时,可能导致严重电解质紊乱,甚至肾功能损害。

止泻药中的”隐形杀手”

“导致这些孩子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罪魁祸首’是复方苯乙哌啶。”郑大一附院儿科副主任王丽教授解释道,复方苯乙哌啶是一种常见的止泻药成分,通过抑制肠道蠕动达到止泻效果。然而,这种药物同时会影响肠道对电解质的吸收和排泄,在特定情况下会导致严重的电解质失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的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药物副作用的影响。”王丽指出,当复方苯乙哌啶与其他药物(如抗生素)合用,或在脱水状态下使用时,风险会显著增加。

据介绍,复方苯乙哌啶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在儿童中虽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往往病情危重,需要紧急医疗干预。典型症状包括极度乏力、嗜睡、心律失常、浮肿、少尿或无尿等,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医生紧急提醒:夏季儿童用药5大禁忌

随着气温升高,肠道感染性疾病进入高发期,儿童腹泻就诊量明显增加。郑大一附院儿科专家团队特别提醒家长:

❌ 禁忌1:随意使用成人止泻药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腹泻吃点’大人药’减量就行,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刘玉峰教授强调,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其生理特点、药物代谢与成人有很大差异。成人止泻药剂量往往远超儿童安全范围,随意减量使用仍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

❌ 禁忌2:盲目联合使用多种止泻药

“有些家长见孩子腹泻不止,就同时使用多种止泻药,以为这样效果更好。”王丽教授指出,不同止泻药可能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有效成分,同时使用会造成药物过量,显著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儿童腹泻治疗应针对病因,而非单纯止泻。

❌ 禁忌3:不看说明书随意用药

“药品说明书是用药的重要依据,家长一定要仔细阅读。”刘玉峰提醒,特别是要关注药物成分、适用年龄、用法用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等信息。对于不确定的情况,务必咨询医生或药师。

❌ 禁忌4:忽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如果孩子正在服用其他药物,使用止泻药前一定要告知医生。”王丽教授解释,某些药物(如抗生素、益生菌等)与止泻药合用可能影响疗效或增加副作用风险。特别是当孩子有基础疾病时,更需要专业指导。

❌ 禁忌5:症状缓解就立即停药

“腹泻治疗需要一定疗程,症状缓解不等于疾病痊愈。”刘玉峰指出,过早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或细菌耐药。是否停药、何时停药应由医生根据病情评估决定,家长不应自行判断。

科学应对儿童腹泻:医生给出专业建议

针对夏季高发的儿童腹泻问题,郑大一附院儿科专家团队提出以下建议:

  1. 预防为主: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食物,勤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2. 合理用药:轻度腹泻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益生菌等对症治疗;症状严重或持续应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
  3. 密切观察:用药期间注意观察孩子精神状态、尿量、皮肤弹性等,发现异常及时复诊。
  4. 及时补水:腹泻易导致脱水,应鼓励孩子少量多次饮用口服补液盐或清水,避免电解质紊乱。
  5. 营养支持:腹泻期间不必严格禁食,可给予易消化食物,保证营养摄入,有助于肠道修复。

“儿童健康无小事,用药安全是大事。”刘玉峰教授强调,家长应树立科学用药观念,不盲目自信”经验之谈”,不轻信非专业建议,遇到孩子生病应及时就医,遵循专业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郑大一附院儿科团队特别提醒:近期肠道感染高发,如果孩子出现腹泻症状,尤其是伴有发热、呕吐、血便、精神差等情况时,务必及时就医,切勿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