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襄阳市、孝感市、随州市、仙桃市等地相继宣布为市民提供基孔肯雅热免费咨询检测服务,这一举措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随着夏季蚊媒传染病高发期的到来,湖北多地正通过扩大检测覆盖面、强化预警机制等方式,积极构建传染病防控网络。

一、多地联动构建检测网络 8月24日起,襄阳市在17家医疗机构设立免费检测点,覆盖市区及下辖县市。检测点不仅设在疾控中心,还延伸至枣阳市人民医院、宜城市中医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城区15分钟、县域30分钟”的检测服务圈。孝感市同步启动的18个检测点中,特别在孝南区车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人口密集区增设服务窗口,方便市民就近检测。
随州市的创新做法值得关注。该市将23个检测点与现有发热门诊网络深度融合,患者在就诊时即可同步完成筛查。仙桃市则采取”1+1″模式,以市疾控中心为技术核心,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为临床支撑,实现检测-诊断-治疗的无缝衔接。
二、重点人群精准防控 各市发布的公告均明确将三类人群纳入重点服务对象:一是近期有东南亚、南美洲等疫区旅居史的入境人员;二是来自广东、广西等疫情高发地区的务工返乡人员;三是出现持续发热、关节剧痛、皮疹等典型症状的疑似患者。襄阳市疾控中心特别强调,对建筑工地、农贸市场等蚊虫滋生高风险场所从业人员提供上门检测服务。
随州市疾控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输入性病例较去年同期增长35%,其中80%为20-50岁的青壮年劳动力。这一群体流动性强、活动范围广,成为防控的重点关注对象。
三、疫情扩散态势严峻 据国家疾控中心最新通报,基孔肯雅热疫情已形成”境外输入-本地传播-跨省扩散”的传播链。广东省佛山市作为主要疫源地,疫情已波及周边十余个省份。值得注意的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出现的本地传播病例中,有15%无明确外出史,提示病毒可能已在当地建立传播循环。
武汉市传染病医院专家指出,今年气候异常导致白纹伊蚊密度较往年升高20%,而该蚊种正是基孔肯雅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加之暑期人口流动频繁,加剧了疫情扩散风险。
四、科学防控多管齐下 面对防控压力,湖北各地采取”防、控、治”结合的综合策略:
- 在源头控制方面,荆门市开展”清积水、灭蚊虫”专项行动,对社区、学校等场所进行环境整治;
- 在监测预警方面,十堰市建立症状监测系统,对药店退热药销售情况进行动态分析;
- 在医疗救治方面,宜昌市指定三家三甲医院作为定点收治机构,组建包含感染科、风湿免疫科的多学科诊疗团队。
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重点提升乡镇卫生院对发热伴关节痛病例的识别能力。同时计划在9月开学季开展校园防控专项行动,重点防范聚集性疫情。
五、市民防护指南 传染病防控专家建议公众做好以下防护:
- 外出时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蚊剂,穿着浅色长袖衣物;
- 居家安装纱门纱窗,每周更换花瓶、水盆的积水;
- 自高风险地区返回后应进行14天自我健康监测;
- 出现发热症状时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医。
当前,湖北省正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模式,织密传染病防控网络。这场防控行动不仅考验着公共卫生体系的应急能力,更彰显了”人民健康优先”的发展理念。随着防控措施的深入推进,相信能够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守护群众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