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的南昌,一场关于“宠爱”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9月16日,江西日报社大江新闻《宠爱》频道的上线,不仅填补了国内“科研支撑型”宠物垂直媒体的空白,更以“科技+产业+媒体”的创新模式,为蓬勃发展的宠物经济注入了全新动能。在这个超5000亿规模的市场蓝海中,一家地方媒体如何撬动行业变革?《宠爱》频道的实践或许给出了答案。

一、情感经济与产业蓝海的精准卡位
“宠物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更是产业创新的沃土。”江西日报社社长张锋的致辞,揭示了频道诞生的时代背景。据统计,我国城镇宠物数量已突破1亿只,90后、00后养宠人群占比超60%,催生出宠物智能用品、基因检测、殡葬服务等新兴业态。然而行业快速扩张的背后,却面临着信息碎片化、服务标准缺失、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痛点。
《宠爱》频道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双向连接器”的定位——既通过“灵玥玩宠”“宠宝巴士”等板块构建情感社区,又依托赣州大健康宠物科学研究院的科研资源,搭建产业对接平台。这种“软硬结合”的模式,使媒体从传统的信息中介升级为生态构建者。正如频道首场直播中,一只佩戴智能健康监测项圈的布偶猫实时传输的体温、心率数据,直观展现了科技如何重构人宠互动方式。
二、国家级科研背书的硬核创新
在上线仪式现场,李红良院长展示的一组数据令人瞩目:其团队研发的犬用抗癌药物已进入临床Ⅲ期,宠物基因检测准确率达99.7%。这些来自国家级实验室的成果,将通过《宠爱》频道的“科研成果转化”专栏走向大众。频道独创的“三维科普体系”——专家解读短视频、AI动画演示、在线问答直播,让艰深的生物医药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这种科研赋能不仅体现在内容生产上,更重塑了行业服务标准。据悉,频道联合江西省宠物诊疗协会推出的《家庭养宠健康指南》,首次将实验室级检测指标转化为居家自测方案。而即将上线的“宠物医疗下乡”计划,将利用5G远程诊疗技术,让农村地区的宠物也能享受三甲医院专家的会诊服务。

三、从流量到服务的生态闭环
与其他宠物垂类平台不同,《宠爱》频道构建了完整的服务闭环。用户观看“猫咪应激反应”科普视频后,可立即预约上门诊疗服务;参与“宠物营养测评”互动,能获取定制化食谱并通过内嵌电商一键下单。这种“内容-服务-消费”的无缝衔接,正是媒体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频道发起的“2025宠物短视频大赛”更凸显其产业野心。赛事设立“科技创新”“人文关怀”等赛道,优秀作品将直接对接风险投资。正如运营负责人透露:“我们要孵化出中国的‘犬夜叉’IP,推动江西成为宠物内容创业高地。”
四、媒体转型的“在地化”样本
在省级媒体融合的大潮中,《宠爱》频道选择了一条差异化路径。其背靠江西中医药产业基础,联合本地企业开发宠物中药浴液、艾草猫砂等特色产品;利用赣南革命老区政策优势,打造“宠物帮扶公益基金”。这种“在地资源+垂直领域”的打法,为地方媒体转型提供了新思路。
随着“流浪动物公益救助平台”即将上线,频道的社会价值正在延伸。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流浪动物电子档案,每只被领养宠物的后续动态都将实时更新——这或许正是张锋社长所言“热气腾腾的美好生活”的最佳诠释。
从情感共鸣到科研转化,从流量运营到产业赋能,《宠爱》频道的探索证明:当媒体真正深入社会肌理,就能在细分领域开辟广阔天地。在这个“它经济”崛起的时代,科技与温情的碰撞,正点亮千万萌宠家庭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