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研究机构 Cox Automotive 的数据显示,8 月份,特斯拉在美国的市场份额已跌至近八年来的新低,仅占 38%,首次跌破 40% 大关。这一数据意味着,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选择竞争对手的新款电动车,而不是特斯拉旗下的老款车型。这一趋势也凸显出,在行业整体处于艰难时刻之际,各大车企通过加大电动车补贴力度,正逐渐对特斯拉形成市场压力。
分析师预计,美国电动车总体销量将在 9 月继续保持增长,但随着联邦购车税收抵免在月底到期,销量或将回落,这将进一步加大特斯拉及其他车企的财务压力。
曾几何时,特斯拉一度占据美国电动车市场八成以上的份额,如今却风光不再。这背后,除了竞争对手的 “围攻”,还有特斯拉自身战略转型带来的影响。
竞争对手来势汹汹
事实上,自今年 7 月开始,特斯拉市场份额下滑的趋势就已显现。Cox 完整的 7 月数据显示,特斯拉市场份额从 6 月的 48.7% 跌至 42%,创下自 2021 年 3 月以来最大单月降幅。而 7 月的数据表明,竞争对手增速明显超过特斯拉。现代、本田、起亚和丰田都提供了比特斯拉更高的购车补贴,使电动车销量环比增长 60% 至 120% 不等,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进入 8 月,这一趋势仍在延续,且愈发明显。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清晰地显示出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已滑落至 38%,这是自 2017 年 10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与特斯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众多竞争对手正不断发力。他们通过推出新款车型、加大补贴力度等方式,积极抢占市场份额。例如,通用汽车旗下的雪佛兰 Bolt EUV 在近期就凭借其高性价比的优势,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该车不仅在续航里程上表现出色,还在配置和价格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福特汽车的 Mustang Mach – E 也不甘示弱,凭借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和出色的性能,在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此外,大众汽车的 ID.4、日产汽车的 Ariya 等车型,也都在不断蚕食特斯拉的市场份额。
这些竞争对手在产品研发上投入了大量资源,不断优化车型的性能、续航里程、智能配置等关键指标。同时,他们还通过提供更丰富的购车补贴、金融方案和售后服务,吸引消费者购买其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斯拉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
特斯拉战略转型之痛
特斯拉市场份额下滑的背后,是其战略重心的转移。近年来,特斯拉的战略重心已转向开发无人驾驶出租车和人形机器人,并放弃了低价电动车的计划。就在近期,马斯克重申了机器人业务在特斯拉的战略地位。他表示,FSD(完全自动驾驶)和 Optimus(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将是最为重要的事项,因为未来特斯拉约 80% 的价值将来自 Optimus 机器人。
上周五,特斯拉董事会提出一份前所未有的薪酬方案:若十年内公司市值升至 8.5 万亿美元,马斯克可再获价值万亿美元的股票激励。这一薪酬方案也从侧面反映出特斯拉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视和期待。
不过,目前特斯拉的核心收入仍来自电动汽车业务。其最新车型是 2023 年推出的 Cybertruck 皮卡,但远未能复制 Model 3 或 Model Y SUV 的成功。尽管特斯拉已更新 Model Y,但更新款未达市场预期,公司正走向连续第二年的销量下滑。
在战略转型过程中,特斯拉对电动汽车业务的投入相对减少,导致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放缓。市场上的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购买具有最新技术和设计的电动车,而特斯拉现有的车型在一些方面已逐渐落后于竞争对手。此外,战略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特斯拉在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马斯克政治立场的负面影响
此外,马斯克的政治立场及其与特朗普的关系也对品牌造成了伤害。今年他曾担任特朗普政府 “政府效率顾问”,但到了 5 月份与总统公开翻脸。二人因特朗普力推的 “大而美” 税改法案反目,这场争执不仅在政治层面引发关注,还对特斯拉的市场表现产生了负面影响。6 月 5 日,特斯拉股价暴跌逾 14%,市值蒸发 1530 亿美元。
多年间,特斯拉作为市场领导者,凭借高端定位实现了销量快速增长和可观利润。但如今在竞争加剧、销量疲软的背景下,公司被迫通过降价来维持销量,这一策略压缩了利润率,引发投资者担忧。而市场份额的下滑凸显特斯拉面临的困境:要么通过更高的补贴维持销量,但以利润为代价;要么保持利润,却丢失市场份额。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特斯拉未来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重新夺回市场份额,值得持续关注。是加大在电动汽车业务上的投入,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还是加速无人驾驶出租车和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开辟新的增长曲线?亦或是通过调整策略,修复品牌形象,缓解政治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一系列问题,都将考验着特斯拉的决策层和整个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