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大连,海风裹挟着盛夏的热情,吹拂着这座海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而在城市的腹地,东关街正迎来它重新开街后的第一个旅游旺季 —— 青石板路上人头攒动,游客们举着相机穿梭在红砖墙与灰瓦间,老字号店铺的吆喝声与年轻潮牌的动感音乐交织在一起,诉说着这条百年老街的新生故事。自 2024 年 9 月 28 日重新开街以来,这个曾一度杂乱、破旧的老街区,已完成华丽蜕变,成为集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城市新名片,在时光的交错中绽放出令人惊艳的新活力。

修旧如旧:让历史在建筑中 “说话”
东关街的蜕变,始于一场对历史的敬畏。2022 年,东关街改造工程正式启动,这场改造并非简单的 “推倒重来”,而是以 “修旧如旧” 为核心原则,小心翼翼地剥离岁月的尘埃,让老建筑的灵魂重新苏醒。工程团队深知,这些历经百年风雨的建筑,是城市记忆的载体 ——13 处不可移动文物建筑、37 处历史建筑、109 处传统风貌建筑,每一块砖、每一扇窗,都镌刻着大连从近代到现代的变迁印记。
改造过程中,工匠们采用传统工艺修复了老建筑的木构架与砖雕,保留了坡屋顶、老虎窗、骑楼等特色元素。曾经斑驳的墙面被重新勾缝,露出清水砖的质朴纹理;褪色的木窗棂经过打磨上漆,重现当年的精致雕花;就连街道的青石板,也是从旧料中筛选、拼接而成,踩上去能感受到岁月打磨的温润。如今漫步东关街,目光所及之处,老建筑们以最本真的姿态矗立着,仿佛穿越回上个世纪初的大连 —— 那时的东关街作为商业繁华地,商号林立、车水马龙,是这座城市最鲜活的缩影。
这种对历史的尊重,让东关街有了独特的 “底气”。与其他商业化改造的老街不同,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经得起推敲:街角的老邮筒复刻了民国样式,墙上的招牌沿用了老字号的手写字体,甚至连路灯都采用了复古的铸铁造型,夜晚亮起时,暖黄的光晕洒在石板路上,营造出 “一步一景,步步有历史” 的沉浸感。有老住户感慨:“走在街上,好像又看到了小时候的东关街,只是比记忆里更干净、更精神了。”
新旧碰撞:老字号与新潮流共舞
历史的厚重是东关街的根,而新鲜血液的注入,则让这条老街有了跳动的脉搏。改造后的东关街,巧妙地实现了 “老字号守正,新品牌创新” 的平衡,让不同年代的故事在这里和谐共生。

华春照相馆的玻璃橱窗里,陈列着泛黄的老照片 —— 民国时期的旗袍女子、解放初期的家庭合影、改革开放后的街头快照,每一张都承载着大连人的集体记忆。如今,这家百年老店不仅保留了传统的胶片摄影业务,还新增了 “复古写真” 服务,年轻人穿上旗袍、中山装,在老建筑背景前拍照,仿佛与历史对话。隔壁的四云楼烧鸡依旧门庭若市,传承百年的卤制秘方让香气飘满整条街,而店铺新推出的 “真空小包装”,让这口老味道能被游客轻松带向远方。
与老字号相映成趣的,是一批 “首店” 带来的潮流气息。东北首家沉浸式戏剧体验馆落户在一栋民国洋楼里,观众可以跟着演员的脚步穿梭在不同房间,在剧情中触摸老建筑的肌理;辽宁首家电竞主题咖啡馆将工业风与复古元素结合,年轻人一边喝咖啡一边组队开黑,窗外就是百年前的骑楼街景,形成奇妙的时空反差;还有城市概念店集合了本地设计师的文创产品 —— 以老建筑为原型的冰箱贴、印着东关街地图的丝巾、用大连方言设计的 T 恤,让 “东关街记忆” 有了更年轻的表达。
这种新旧碰撞,不仅体现在业态上,更渗透在细节里。老字号店铺门口,年轻店员用直播镜头向网友展示传统手艺;潮牌店的墙面挂着老报纸剪贴画,收银台是用旧缝纫机改造而成;就连街头的小吃摊,也玩起了 “新花样”—— 传统的炒焖子搭配芝士酱,老大连海鲜面推出 “迷你杯” 供游客试吃。有游客笑称:“在这里逛一天,既能吃到爷爷辈爱吃的老味道,又能打卡年轻人喜欢的网红店,就像在不同年代里‘穿越’。”
文化赋能:从商业街区到城市文化地标
如今的东关街,早已超越了 “商业街” 的范畴,成为大连一张兼具文化引领与个性表达的城市名片。这里的 “活力”,不仅体现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更源于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与多元呈现。

非遗文化是东关街的 “隐形主角”。周末的街头,糖画艺人手持铜勺,在青石板上画出栩栩如生的龙凤;剪纸艺人的摊位前围满孩子,看红纸在指尖变成老建筑的剪影;还有辽南皮影戏表演,老艺人操纵着影人,在灯光下演绎着与大连有关的传说。这些非遗项目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融入街头巷尾,成为游客能触摸、能参与的活态文化。
同时,东关街还定期举办主题文化活动:春季的 “老街读书节”,作家们在百年老院里分享城市记忆;夏季的 “复古市集”,摊主们穿着民国服饰售卖老物件;秋季的 “非遗嘉年华”,集中展示大连地区的传统技艺;冬季的 “老街灯会”,老建筑被彩灯装点,重现当年的繁华夜景。这些活动让东关街始终保持新鲜感,也让本地居民有了 “常来常新” 的理由。
更重要的是,东关街的改造带动了周边区域的 “文化觉醒”。附近的老社区开始整理居民口述史,学校组织学生来这里开展 “城市历史课”,艺术家们以老街为灵感创作作品…… 这条百年老街不再是孤立的 “景点”,而是成为激活城市文化认同的纽带。正如一位文化学者所说:“东关街的成功,不在于它赚了多少钱,而在于它让人们重新爱上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坐标。”
站在东关街的街角,望着往来的人群 —— 有白发老人在老字号前驻足,有年轻情侣举着奶茶拍照,有孩子追着糖画艺人奔跑 —— 这幅生动的画面,正是百年老街最好的 “新活力” 证明。它告诉我们,历史从不应该被封存,当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当文化与生活紧密相连,老街区便能在时光的长河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一座城市最温暖、最有力量的记忆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