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景德镇部分景区打卡点出现的直播乱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有网友反映,在景点打卡拍照时,自己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他人直播间摄入画面,而这些直播间部分用于售卖酒店房间、景区小商品等商业用途。主播们将镜头长时间对准打卡区域,导致未获同意的游客入镜,直播间观众甚至对游客的外貌、行为等进行评头论足,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游客的权益,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反感。

据了解,此类现象并非个例。在一些热门打卡点,主播们为了吸引流量、增加商品销量,不惜以侵犯游客隐私为代价进行直播。这些直播间的存在,不仅破坏了游客的游览体验,也对景区的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有游客表示,原本愉快的旅行因为这种被直播、被评头论足的经历变得十分糟糕,感觉自己的隐私被无情践踏。
8 月 6 日,经视直播记者就此事致电网友提及的涉事景点 ——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该景区工作人员承认,确实存在景区内部酒店的工作人员在现场直播的情况,并表示会立刻将这一问题向上反映,要求主播将镜头对准无人区域,避免游客未经同意入镜。然而,这一回应仅针对该景区内酒店工作人员的直播行为,对于景区内其他可能存在的类似直播乱象,尚未给出全面的解决方案。
对于此类直播行为的性质,湖北炽升律师事务所律师路金从法律角度进行了分析。根据《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依法享有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在此次事件中,景区或主播在未获得游客明确同意的情况下,通过直播形式将游客形象公开传播,这种行为明显属于对游客肖像权的侵害。此外,尽管游客处于景区这一公共场所,但主播未经同意对游客的具体行为进行直播记录并公开,可能超出了 “公共场所行为” 的合理曝光范围。这种行为干扰了游客的个人生活安宁,侵犯了游客的隐私权。一旦游客的权益受到侵害,他们有权要求直播方删除相关内容。若直播方拒绝,游客可通过法律途径,要求直播方停止侵害,并对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事实上,类似的景区直播乱象并非首次出现。此前,江苏常州某景区温泉池边也曾有人直播,泡温泉及在池边走动的客人都出现在直播画面中。景区负责人虽称直播区域为室外公共区域,工作人员无权禁止客人拍摄或直播,但后续表示会进行劝说引导。但这种事后的劝说引导往往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游客权益的侵害已然发生。在杭州西湖边,一些主播穿着影视剧服饰扮成 “白娘子”“法海” 等进行直播,不仅扰乱了景区秩序,还对游客观景造成了影响,即便景区保安多次劝阻,仍屡禁不止。这些案例都反映出景区直播管理的漏洞以及对游客权益保护的不足。

对于景区而言,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维护景区的良好秩序和形象至关重要。景区作为公共场所的管理者,负有保障游客安全与权益的责任和义务。当出现主播涉嫌侵犯游客肖像权、隐私权的直播行为时,景区不应以 “无权制止” 为由放任不管。景区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景区内直播行为的管理。例如,在景区内设置明显的提示标识,明确告知游客哪些区域禁止直播,哪些行为可能侵犯他人权益;安排工作人员加强巡逻,一旦发现违规直播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对于多次违规的主播,可采取禁止其进入景区直播等措施。同时,景区也应与直播平台加强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对于平台上出现的涉及景区内侵犯游客权益的直播内容,及时通知平台进行处理。
直播平台同样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于 2022 年 6 月联合发布的《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明确规定,网络主播应当尊重公民和法人的名誉权、荣誉权,尊重个人隐私权、肖像权,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平台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主播的直播内容进行审核,对于侵犯他人权益的直播行为,及时采取下线、封号等处理手段,从源头上遏制此类违规直播行为的发生。
在互联网时代,直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传播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无论是景区、主播还是直播平台,都应当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共同营造一个文明、有序、尊重他人权益的旅游和直播环境。此次景德镇打卡点直播偷拍游客事件,为各方敲响了警钟,只有加强管理、强化责任意识,才能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让游客能够安心享受美好的旅行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