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网官宣与中国新星曾凡博达成合约:一位东方锋线的NBA新征程

2025年8月3日上午10点24分,一则来自雷速体育的快讯引爆了中文篮球圈——”NBA知名记者迈克尔·斯科托(Michael Scotto)独家报道,布鲁克林篮网已与中国球员曾凡博达成一份正式合同”。这条简短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社交媒体上激起千层浪。从2021年NBA选秀夜的落选,到如今以正式合同重返联盟,这位曾被《体育画报》称为”中国篮球下一个希望”的25岁锋线球员,终于在职业赛场的关键节点,完成了属于自己的又一次突破。

七载蛰伏:从北京少年到NBA边缘人的成长之路

要理解这份合约的分量,首先需要回溯曾凡博的篮球轨迹。2003年出生于北京的他,12岁便以”跳级生”身份进入北京首钢青年队,凭借2米06的身高、出色的弹跳和柔和的手感,很快在国内青训体系中崭露头角。2019年,16岁的曾凡博随队参加U16亚青赛,场均17.8分7.2篮板的成绩单,让他首次进入国际篮联的视野;次年,他受邀参加NBA全球篮球无疆界训练营,与美国顶级高中生同场竞技时的从容,更让球探们记住了这张来自东方的年轻面孔。

2021年,曾凡博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放弃国内CBA的签约机会,以”双向合同”加盟NBA波特兰开拓者队,正式开启留洋生涯。然而,职业赛场的残酷远超想象:在开拓者下属的发展联盟球队格兰德河谷毒蛇队,他首个赛季场均仅得到4.3分2.1篮板,投篮命中率不足38%;2022年夏天,开拓者选择不执行他的球队选项,曾凡博一度面临无球可打的困境。转机出现在2023年,他与NBA印第安纳步行者队签下训练营合同,尽管最终未能留队,但在季前赛对阵凯尔特人时,他曾单场命中4记三分,其中末节连续两记超远三分技惊四座,那支穿15号球衣的身影,第一次让美国媒体意识到:这个中国小子或许被低估了。

2024年,曾凡博转战CBA上海大鲨鱼队,用一个赛季的”救赎”证明自己。他为上海出战42场,场均18.6分6.3篮板2.1助攻,三分命中率提升至39.8%,并在多场关键比赛中扛起球队锋线重任——对阵浙江稠州时,他砍下32分8篮板,末节连得12分逆转比赛;全明星周末的三分大赛中,他以23分的高分夺冠,成为继张镇麟后又一位在本土联赛闪耀的”国产锋卫摇摆人”。正是这段经历,让他的名字重新回到NBA球探的报告中:”曾的投射稳定性、无球跑动意识以及对比赛的阅读能力,已达到NBA边缘球员的上限。”

篮网的选择:为何是他?

在曾凡博的名字与篮网产生关联前,不少球迷或许会疑惑:为何是这支近年来频繁换帅、阵容动荡的球队?答案藏在篮网当前的建队策略与曾凡博的技术特点的精准匹配中。

2024-2025赛季,篮网在蔡崇信完成股权回购后进入重建加速期。球队核心本·西蒙斯因伤状态起伏,卡梅伦·托马斯、米卡尔·布里奇斯等后卫线球员虽进攻犀利,但锋线防守端存在明显短板——尤其是当对手派出小个阵容时,身高臂长的3D球员成为刚需。而曾凡博的身体条件(2米08身高、2米20臂展)恰好符合这一需求:他具备换防3、4号位的能力,协防意识出色,上赛季在CBA的防守效率值为103.2(联盟前20%);更关键的是,经过两年的打磨,他的三分球已从”偶尔惊喜”变为”稳定武器”——上赛季在发展联盟效力于长岛篮网队期间,他场均命中2.1记三分,命中率38.7%,在15场对阵NBA球队的季前赛中,这一数据进一步提升至41.2%。

“我们需要能为球队拉开空间的锋线,更需要能在防守端提供多位置换防的球员。”篮网总经理肖恩·马克斯在接受ESPN采访时透露,球队早在2024年夏天就关注到曾凡博在CBA的表现,”他的训练态度、对战术的理解,以及在高压环境下的抗压能力,都让我们相信他已准备好应对NBA的挑战。”值得一提的是,曾凡博与篮网的”缘分”早有伏笔:2023年夏天,他曾代表发展联盟球队与篮网下属球队进行友谊赛,面对卡梅隆·约翰逊、尼古拉斯·克拉克斯顿等篮网球员时,他用一记封盖和一次快攻反击打成了2+1,赛后更与篮网助教团队深入交流战术细节,这些细节最终成为双方再续前缘的关键。

超越篮球:一次双向的文化共鸣

曾凡博与篮网的签约,其意义远不止于一份职业合同。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篮球与NBA的关系经历了从”姚明时代的热潮”到”市场波动的冷静”的转变,而曾凡博的加盟,恰恰为这段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个人层面看,这是中国球员在NBA的又一次”非典型成功”。与姚明、易建联等”天赋型内线”不同,曾凡博的崛起路径更依赖技术打磨与职业态度——他没有绝对的身体天赋,却通过加练投射弥补短板;他没有早期进入NBA的机会,却在发展联盟和CBA的”次级舞台”上完成了自我进化。这种”厚积薄发”的模式,或许比”年少成名”更具参考价值,尤其是在国内篮球人才培养体系日益注重”技术全面性”的当下,曾凡博的案例将成为年轻球员的鲜活教材。

从篮球发展的宏观视角看,曾凡博的签约也折射出NBA对中国市场的深层考量。随着中国篮球市场的逐渐成熟,球迷不再满足于”看大牌外援”,而是更渴望看到”有血缘、有故事”的中国球员。曾凡博的成长经历(北京出生、国内青训、留洋历练、回归本土再出发)几乎涵盖了中国篮球的各个阶段,他的每一次进步都能引发球迷的情感共鸣。正如《纽约时报》在报道中所言:”篮网选择曾凡博,不仅是在赌一个潜力球员,更是在投资一段跨越太平洋的篮球故事——这种故事,永远能打动市场的神经。”

未来挑战:从合约到轮换的”最后一公里”

尽管签约令人振奋,但曾凡博的前方并非坦途。NBA历史上,像他这样通过双向合同或短约登陆联盟的球员,最终能在常规赛获得稳定出场时间的比例不足30%。对他而言,首要任务是在即将开始的季前赛中证明自己:如何将发展联盟和CBA的数据转化为NBA级别的表现?如何在防守端应对更快的节奏和更强的对抗?如何与西蒙斯、托马斯等风格迥异的队友形成化学反应?

另一方面,中国球迷的期待也需要理性看待。曾凡博不可能复制姚明的”现象级影响力”,也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成为球队核心,但他的价值恰恰在于”可持续性”——如果他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轮换球员,场均贡献8-12分3-4篮板,同时在防守端打出活力,那么这次签约就可以被视为”成功”。更重要的是,他的存在将为更多中国年轻球员打开视野:”原来,即使不是天才,只要足够努力,也能在NBA找到自己的位置。”

属于曾凡博的”篮球进行时”

从2019年第一次穿上国青队战袍,到2025年与篮网签下合同,曾凡博的篮球之路写满了”坚持”二字。正如他在签约后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的一段视频中所说:”这七年里,我经历过坐冷板凳的失落,也体会过投进关键球的喜悦。今天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对于篮网而言,签下曾凡博是一次”性价比极高”的尝试;对于中国篮球而言,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的传承;而对于曾凡博本人来说,这更是一次证明”努力终有回报”的机会。当新赛季的哨声响起,我们期待看到那个身披篮网15号球衣的年轻人,在NBA的赛场上,用汗水和拼搏,书写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