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极生态系统中,海象的排泄物可能扮演着意想不到的重要角色。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气候变化》最新发表的研究表明,海象粪便中的特殊微生物群落能显著降低冻土融化速率,这一发现为应对北极气候变化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核心发现
- 关键数据
- 科研团队在楚科奇海沿岸监测发现,海象聚集区的冻土年融化速度比无海象区减缓37%
- 每平方公里海象栖息地上空甲烷浓度降低21%
- 粪便中检测到3种新型嗜冷菌,具有强力固碳作用
- 作用机制
- 粪便中的厌氧菌群可分解有机质产生生物膜,形成隔热层
- 特殊微生物代谢过程能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 排泄物覆盖区域地表反照率提高15%
实地研究过程
▎科考时间:2024年7-9月北极夏季
▎研究对象:约2.5万头太平洋海象种群
▎测量技术:
- 无人机热成像扫描
- 冻土钻孔微生物采样
- 气相色谱分析
(研究团队在北极采集海象粪便样本/图源:国际极地研究中心)
生态链效应
影响维度 | 具体表现 |
---|---|
气候调节 | 单头成年海象年固碳量相当于5棵云杉 |
生物多样性 | 粪便滋养的藻类使浮游生物增加40% |
土著生活 | 因纽特人传统狩猎区冻土稳定性提升 |
学界反响
- 挪威极地研究所专家埃里克森:”这项研究改写了我们对北极碳循环的认知”
- 中科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表示:”微生物干预可能是未来冻土保护的新方向”
保护建议
- 划定海象生态保护区
- 建立”粪便银行”保存关键菌种
- 开发仿生冻土固化材料
研究团队提醒:虽然海象粪便展现出生态价值,但根本解决北极问题仍需全球减排。目前该团队已开通polar@research.org邮箱接收公众咨询。
(注:本研究受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资助,完整数据见《自然》官网)
延伸阅读:
▸ 《鲸类排泄物对海洋肥力的贡献》
▸ 《南极磷虾粪便的碳沉降作用》
▸ 《动物排泄物在碳中和中的潜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