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区排水管网清淤机器人“首秀”

津南区水务局引入智能清淤机器人

科技赋能城市地下管网维护

(来源:天津日报)

津南区排水管网

智能清淤机器人”上岗”

5月14日,在津南区海鑫路一处雨污水管网交汇处,一台形似迷你坦克的灰色机器人引起了路人驻足。只见它灵活转弯,长臂精准探入管道内部,仅用时25分钟便完成了人工需耗时3小时的淤泥清理工作,作业区域内的水流随即变得清澈顺畅。

这是津南区水务局首次利用智能清淤机器人开展管网维护工作,标志着辖区城市排水系统运维迈入”智能化+精准化”新时代。


传统作业方式的升级革新

“以前进行管道清淤工作,需要作业人员穿戴全套防护服下井作业,既危险又耗时。”津南区水务局管网维护科主任刘建军回忆道,”特别是在老旧城区,狭窄的作业空间对人员安全构成了极大挑战。现在引入智能清淤机器人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据刘建军介绍,传统人工清淤不仅存在安全隐患,单次作业时间通常在3-5小时,效率低下,且易受天气条件制约。而新一代清淤机器人通过远程操控,可在密闭或狭小空间内自主作业,作业时间缩短至20-30分钟,安全性和精准度大幅提升。


高效精准的智能作业

清淤机器人集成了多项先进技术:

  1. ​360°全景影像​​:内置4K摄像头和激光扫描装置,实时传输管道内部高清影像,准确定位堵塞点。
  2. ​自适应机械臂​​:配备多自由度柔性机械臂,可深入40cm-200cm不同管径,处理复杂管道结构。
  3. ​高压水射流技术​​:通过高压水枪配合旋转喷头,轻松清除顽固淤积物,效果较传统人工清理提高50%。
  4. ​远程操控系统​​:工作人员可在控制中心通过专用APP实时监控操作,确保作业安全高效。

“这台机器人让我们从过去高风险、高强度的下井作业中解放出来,”津南区排水管理所工程师王志强说,”而且它还能实时收集管道内部数据,为城市排水系统的智慧化管理提供宝贵资料。”


扩大应用与未来展望

此次试用的排水清淤机器人由中科智控研制的第三代产品,在北京、杭州等城市已有上百次成功应用案例。津南区水务局计划在未来三年内,逐步将此类机器人推广应用至辖区内全部重点排水管网。

“我们计划开发机器人AI分析系统,对管道健康状况进行智能评估,”津南区水务局局长李卫国表示,”同时加强管道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对整个城区排水系统的智慧化管理,有效应对极端天气下的排水压力。”

目前,津南区已制定”智慧排水”三年行动规划,重点包括:

  • 建立排水管网”数字孪生”系统,实现管网三维可视化
  • 开发管网健康状态智能评估算法
  • 完善应急排水机器人储备,应对极端天气
  • 培养专业技术队伍,推广机器人运维新模式

“智能清淤机器人的应用,仅是我们水务智慧化转型的第一步,”李卫国补充道,”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拓展机器人技术在水质监测、管网巡查等领域的应用,全面提升城市排水保障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


结语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机器人正逐渐成为城市基础设施运维的重要力量。津南区水务局的这次创新尝试,不仅提升了作业效率,减少了安全隐患,也为智慧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探索。这些”智能工人”的加入,让城市排水系统更加健康、有序,为津南区居民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