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1个世界肠道健康日。肠道健康关乎儿童成长发育,但婴幼儿因免疫系统未成熟,易受轮状病毒等病原体侵袭。数据显示,全球每年超2亿儿童感染轮状病毒,其中约50万需住院治疗,是导致婴幼儿重症腹泻甚至死亡的主要元凶之一。
轮状病毒:婴幼儿健康的“隐形威胁”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李华指出,轮状病毒具有极强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后潜伏期短(1-3天),症状包括剧烈水样腹泻、呕吐、发热及脱水。“婴幼儿感染后病情进展快,2岁以下患儿中约30%需住院干预,严重者可引发休克或神经系统并发症。”
我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轮状病毒占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90%以上,且G[9]和P[8]型为优势毒株。李华强调,“越小月龄感染,症状越重,6月龄以下婴儿死亡率可达千分之一。”
尚无特效药,预防接种是关键
目前轮状病毒尚无针对性治疗药物,临床以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支持为主。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轮状病毒疫苗列为优先推荐免疫计划,我国《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24版)》也明确建议:“尽早接种疫苗是降低感染风险的最有效手段。”
我国现有三类轮状病毒疫苗:
- 进口五价轮状病毒疫苗:覆盖G1-G4及P[8]型,保护率超90%,需在6-32周龄完成3剂接种;
- 国产单价疫苗:针对G1P[8]型,适用于2月龄以上婴幼儿;
- 国产三价疫苗:覆盖G1、G2、G9型,程序灵活。
李华建议家长遵循“早接种、早保护”原则,“婴儿满1.5月龄即可启动接种程序,避免错过免疫窗口期。”
专家支招:科学防控“四步走”
- 早了解:孕期即学习疫苗知识,明确接种时间表;
- 早决定:根据宝宝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疫苗(如五价覆盖更广);
- 早预约:出生后及时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接种;
- 早接种:无需等待腹泻季高峰,尽早建立免疫屏障。
此外,李华提醒家长注意日常防护:勤洗手、消毒玩具餐具、避免接触患儿排泄物。“但疫苗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措施。”
结语
肠道健康是儿童成长的基石。在世界肠道健康日之际,专家呼吁全社会关注轮状病毒危害,通过科学接种疫苗为婴幼儿筑牢健康防线。正如李华所言:“预防胜于治疗,每一剂疫苗都是对生命的守护。”
(本文专家支持: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李华主任医师)
备注: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疫苗具体名称、数据来源或补充本地化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