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夏季”姊妹病”侵袭学龄前儿童

“孩子突然高烧不退,嘴巴里长满水疱,连喝水都疼得直哭!”近日,多位家长向记者反映孩子出现类似症状。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预警显示,随着气温升高,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季,这两种”姊妹病”已成为威胁学龄前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

症状相似难区分

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门诊大厅,记者看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就诊。”孩子前天开始发烧,今天发现嘴里全是溃疡,手上也起了红疹,医生说是手足口病。”一位年轻妈妈焦虑地说。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剑烽介绍:”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就像一对’姊妹’,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疱疹性咽峡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和溃疡;而手足口病除了口腔症状外,还会在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

虽然大多数患儿症状较轻,但刘剑烽特别提醒:”年龄越小,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越高。少数患儿可能出现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共同传播途径需警惕

研究表明,这两种疾病均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的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肠道病毒71型等。”它们的传播途径高度相似,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刘剑烽解释道。

具体来说,以下情况都可能导致感染:

  • 接触被患者污染的玩具、餐具等物品
  • 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
  • 接触患者粪便污染的环境或物品
  • 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夏秋季节,5岁以下儿童是高发人群,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体场所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强调。

预防重于治疗

虽然这两种疾病多为自限性疾病,通常1-2周可自愈,但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

  1.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教育孩子勤洗手,尤其在饭前便后或接触公共物品后
  2. 注意饮食安全:避免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 减少聚集性活动: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4. 及时就医:若孩子出现发热或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目前没有特效的预防治疗药物,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刘剑烽建议家长按时带孩子完成疫苗接种。

科学护理缓解症状

对于已经患病的儿童,刘剑烽建议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 发热时可使用退烧药控制体温
  • 口腔疱疹疼痛明显时,可使用局部口腔护理药物缓解不适
  • 提供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 保持口腔清洁,饭后用温水漱口

“家长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孩子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呕吐、抽搐等严重症状,必须立即就医。”刘剑烽特别强调。

随着夏季来临,专家提醒广大家长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共同守护儿童健康。如发现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切莫自行用药,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