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Cybercab原型车二季度启动制造:取消传统控制器,续航瞄准500公里​

​——革命性设计能否重塑自动驾驶出行?​


​一、生产进展:得州工厂设备就位,原型车夏季试制​

根据特斯拉工程副总裁Lars Moravy最新披露,​​Cybercab原型车生产设备已在得克萨斯州Giga Texas工厂完成安装​​,首批原型车计划于2025年第二季度(6-8月)启动制造,2026年初全面量产。该车型将率先采用特斯拉革命性“无框制造”(Unboxed Manufacturing Process)工艺,通过模块化并行装配将单车生产时间压缩至​​5秒以内​​,目标年产能达200-400万辆。


​二、技术亮点:纯视觉FSD+无传统控制器​

Cybercab的核心突破在于​​取消方向盘、油门及刹车踏板​​,完全依赖纯视觉FSD系统实现自动驾驶。其特点包括:

  1. ​极简内饰​​:仅保留两张对向座椅及一块21英寸悬浮式中控屏,取消所有物理操控按钮;
  2. ​能效革新​​:配备小于50kWh电池组,实际续航达480-500公里,每千瓦时续航效率行业领先(约10公里/kWh);
  3. ​空气动力学优化​​:溜背造型与鹰翼门设计降低风阻,提升续航表现。

​三、制造革命:零部件减少50%,成本下探3万美元​

Cybercab通过​​模块化设计与单体压铸技术​​实现制造效率跃升:

  • ​零部件精简​​:整体零件数量较Model 3减少50%,车身结构组件减少60%;
  • ​成本控制​​:目标售价低于3万美元,较Model 3/Y更具价格竞争力;
  • ​工艺升级​​:采用注塑着色塑料外饰板、6061-T6铝合金框架与DP590高强度钢混合结构,兼顾轻量化与安全性。

​四、行业争议: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存疑​

尽管特斯拉对Cybercab的自动驾驶能力充满信心,但外界质疑声不断:

  • ​技术可行性​​:南卡罗来纳大学法学教授Bryant Walker Smith指出,特斯拉难以在“任何条件、任何地点”实现全自动驾驶;
  • ​法规障碍​​:美国多州尚未开放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Cybercab大规模部署面临政策瓶颈;
  • ​安全争议​​:取消传统控制器后,车辆应急响应机制(如系统宕机处理)尚未公开验证。

​五、市场定位:瞄准共享出行与低成本电动化​

Cybercab定位为​​无人驾驶共享出租车​​,目标场景包括:

  • ​城市短途出行​​:两座设计适配高频次、短距离载客需求;
  • ​成本优势​​:低于3万美元的售价或推动Robotaxi车队规模化落地;
  • ​生态协同​​:与特斯拉FSD无监督版本、Optimus机器人形成“车-路-人”智能闭环。

​结语​

Cybercab的推出标志着特斯拉从“电动车制造商”向“智能出行服务商”的战略转型。尽管技术前景诱人,但其量产进度、法规适配及用户接受度仍需时间验证。若成功落地,或将重塑全球共享出行市场格局,加速自动驾驶技术普惠化进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