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流产、老人离世,元凶竟是家中常见病菌
近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关注:一位怀孕37周的准妈妈因食用冷藏食品感染李斯特菌,最终不幸流产。这并非个例,类似因李斯特菌感染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频频发生,引起了公众的高度警惕。
又一起悲剧:准妈妈痛失宝宝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准妈妈在社交平台上详细叙述了自己的遭遇:”怀孕37周,一直小心翼翼,没想到最后败给了冰箱里的一盒冷藏食品。”她在食用后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就医后确诊为李斯特菌感染,虽经全力抢救,仍未能保住腹中胎儿。
这已经是近期第三起公开报道的孕妇因李斯特菌感染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
- 2024年10月,杭州一位32岁孕妈喝了冰箱里已开封的牛奶后,出现脓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最终胎死腹中
- 2024年6月,温州一名孕妇因饮用冰箱里的鲜牛奶引发败血症,导致胎儿早产、感染性休克
- 更早之前,温州还有一位孕妇因食用冰箱冷藏的寿司感染李斯特菌,导致流产
老年人同样高危:从冰箱拿出的甜点要了命
李斯特菌对老年人的威胁同样不容小觑。2024年12月,一位网友求助称,家里67岁的老人吃了从冰箱里拿出的瑞士卷后,出现发烧、胃疼和干呕等症状。令人担忧的是,老人先后去了三家医院都未能确诊。
“当时真的慌了,老人年纪大了,我们担心是严重疾病。”网友回忆道。几天后,老人终于被确诊为李斯特菌感染,随即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然而,经过数月治疗,老人还是在2025年3月下旬不幸离世。
医生表示,李斯特菌对老年人危害极大,可能导致败血症、脑膜炎等严重疾病,死亡率较高。
“冰箱杀手”:比你想象的更危险
李斯特菌究竟是什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樊益攀介绍,这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细菌,生命力极其顽强,能在冰箱的冷冻环境下继续生长繁殖,因此被称为”冰箱杀手”。
“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食物放进冰箱就不会坏,其实不然。”樊主任解释道,”在4℃左右的冷藏温度下,李斯特菌仍能大量繁殖。当人们食用这些被污染的食物后,就容易感染发病。”
这些食物最容易被污染
根据疾控部门监测,以下食品最容易被李斯特菌污染:
- 生奶源及其制品(如鲜牛奶、软质奶酪)
- 冰淇淋
- 生食的水果蔬菜
- 生肉及肉制品
- 冷的熟食、生食类食品
- 烟熏类海产品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即食食品如熟肉、寿司、三明治等,如果储存不当,很容易成为李斯特菌的温床。
感染后症状多样,孕妇胎儿都受影响
健康成人感染李斯特菌后,通常会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如发热、恶心、关节疼痛等,这些症状往往不具特异性,容易被忽视。
但对于孕妇来说,李斯特菌的危害远不止于此。樊益攀医生强调:”李斯特菌能够通过胎盘屏障垂直感染胎儿,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停止、流产、早产等严重后果。”
医生特别提醒,如果孕妇发现胎动异常或胎儿活动度明显改变,必须立即就医。
科学预防:从冰箱使用到饮食习惯
要预防李斯特菌感染,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冰箱使用习惯:
- 加热食用:从冰箱取出的食物,特别是高风险食品,最好加热至70℃以上并保持2-3分钟后再食用
- 控制冰箱温度:冷藏室温度应保持在4℃或以下,冷冻室保持在-18℃以下
- 合理存放食物:
- 生肉、禽肉和海产品应与其他食物分开存放
- 生肉最好放在冰箱底层
- 即食熟肉制品应放在底层或中层架子,并在开封后2-3天内吃完
- 注意冰箱布局:
- 冰箱靠后的位置温度较低,门是最热的地方
- 牛奶、生肉等不宜放在冰箱门上
- 保持冰箱清洁:
- 避免塞得太满,保持75%左右的容量
- 减少频繁开关冰箱门
- 定期清洁冰箱门封条,确保密封良好
高危人群要特别警惕
医生特别提醒以下人群要格外注意:
- 孕妇(尤其是孕晚期)
- 新生儿
- 65岁以上老年人
- 免疫系统较弱者(如癌症患者、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者等)
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建议尽量避免食用高风险食品,如未经巴氏杀菌的奶制品、生食蔬菜、生肉等。
夏秋季节高发,现在就要开始预防
李斯特菌病多发生于夏秋两季,6-9月为发病高峰。随着气温升高,细菌繁殖速度加快,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加。
专家提醒,现在就要开始重视冰箱卫生和食品安全,不要等到发病高峰期才采取预防措施。特别是家中有孕妇、老人或免疫力低下成员的家庭,更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冰箱使用习惯。
“冰箱不是保险箱,李斯特菌这个’危险杀手’可能就潜伏在你家的冰箱里。”医生强调,”只有科学使用冰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有效预防李斯特菌感染,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专家建议】如果出现发热、腹痛、恶心等疑似感染症状,特别是孕妇或高危人群,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饮食情况,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