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程订票“霸王条款”争议:丧事退票被拒背后的法律与伦理困境

​——从不可抗力认定到平台责任的深度解析​


​一、事件回顾:丧事退票遭拒的“证明困境”​

  1. ​案情核心矛盾​
    广州关女士因姐姐离世需处理丧事,向同程平台申请退票,但被要求提供​​加盖公安公章的死亡证明​​。尽管关女士提交了户口本、结婚证等间接亲属关系证明,平台仍以“材料不全”为由拒绝退票,直至媒体介入后才承诺退款。
  2. ​行业乱象缩影​
    • ​数据佐证​​:2023年黑猫投诉平台“出行票务”相关投诉达21万条,2024年机场航司领域投诉量同比激增56.18%,其中“高额退改费”“不合理拒退”占比超60%。
    • ​航司对比​​:国航等航司对直系亲属离世仅需死亡证明即可退票,而第三方平台擅自增设“公安盖章”等门槛。

​二、法律剖析:平台行为的“三重违法性”​

  1. ​违反《民法典》不可抗力条款​
    • ​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第590条,因不可抗力(如亲属离世)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消费者可主张免责或部分免责。
    • ​平台悖论​​:关女士提供的亲属关系证明已形成完整证据链,平台却以“形式瑕疵”否定实质事实,变相将不可抗力风险转嫁消费者。
  2. ​侵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核心权益​
    • ​公平交易权​​:平台单方增设“公安盖章”要求,超出航司退票规则,构成“加重消费者责任”的格式条款。
    • ​知情权侵害​​:未在购票页面明确告知“亲属死亡退票需公安证明”,导致消费者陷入被动。
  3. ​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诚信原则​
    • ​恶意规避风险​​:平台通过模糊条款设置退票障碍,本质是降低自身赔付成本,损害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三、行业反思:退票规则应“有温度”​

  1. ​现行退票机制缺陷​
    • ​“一刀切”标准​​:多数平台对病退、丧退等特殊情形未差异化处理,机械执行“材料齐全”要求。
    • ​审核逻辑错位​​:过度依赖形式审查(如公章),忽视实质证据链(如亲属关系证明)。
  2. ​改进方向建议​
    • ​建立弹性审核机制​​:对丧事、重病等情形开通“绿色通道”,允许补充材料或事后复核。
    • ​技术赋能减负​​:通过公安系统数据核验亲属关系,减少纸质证明依赖。

​四、消费者应对策略​

  1. ​维权路径指南​
    • ​第一步​​:保存购票合同、沟通记录、亲属关系证明等证据;
    • ​第二步​​:向平台客服提交书面申诉,要求书面说明拒退理由;
    • ​第三步​​:向12315、黑猫投诉平台举报,或通过诉讼主张“格式条款无效”。
  2. ​证据链构建要点​
    • ​亲属关系​​:户口本、结婚证、出生证明等(无需公安盖章);
    • ​不可抗力证明​​:死亡证明、医院诊断书、殡葬记录等。

​五、政策与行业变革呼吁​

  1. ​监管介入方向​
    • ​明确退票“必要性标准”​​:禁止平台擅自增设退票门槛,要求退票规则与航司政策对齐。
    • ​推行“冷静期”制度​​:对突发变故退票申请,给予48小时人工复核期。
  2. ​企业社会责任重构​
    • ​人道主义条款​​:设立“丧亲退票基金”,对特殊情形提供部分退款或免费改签;
    • ​伦理审查机制​​:在算法审核中嵌入伦理评估模型,避免“冷冰冰”的规则执行。

​结语:规则不应成为冰冷的枷锁​

关女士的遭遇折射出数字经济时代“算法霸权”与人文关怀的冲突。当平台将“风险控制”凌驾于“人性温度”之上时,不仅违背法律底线,更侵蚀社会信任基础。正如一位网友评论:“退票难退的不是钱,是最后一丝体面。”唯有让规则回归服务本质,才能实现商业利益与消费者权益的共赢。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