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参加同学聚会,遇到老同学李姐。她一脸疲惫地告诉我,儿子大学毕业两年了,至今还在家里”啃老”。”孩子从小成绩好,我们也没让他做过家务,现在连面试都不会自己准备…”李姐的话道出了无数中年父母的心声。
我们这代人,年轻时拼命工作,就是希望孩子能过得比我们好。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我们越想保护孩子,他们反而越脆弱。其实,与其为孩子遮风挡雨一辈子,不如教会他们面对风雨的能力。人到中年,逼孩子练就这4种本事,才是真正为他们好。
一、独立生存的能力
朋友王叔的儿子小王,名牌大学毕业,在外企工作。可就是这样优秀的孩子,却让父母操碎了心。去年冬天,小王感冒发烧,竟然不会自己去医院看病,最后还是王叔请假陪他去的。更让人担心的是,小王连最基本的家务都不会做,衣服不会洗,饭不会做,连灯泡坏了都要打电话让物业来修。
反观我邻居老张的儿子,虽然只是普通职高毕业,但因为从小被要求做家务、修理简单的电器,现在在工厂工作之余还能自己做饭、修水管。上个月老张家水管爆裂,儿子自己动手修好了,省下了一大笔维修费。
独立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需要从小培养的习惯。从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开始,到学会做简单的饭菜,再到处理生活中的小麻烦,每一步都是在为他们的未来铺路。记住:你今天多教孩子一点,明天他们就少求你一次。
二、有效沟通的能力
表妹的女儿小雨是个典型的”乖乖女”,从小成绩优异,但性格内向。大学毕业后找工作,面试时因为不敢表达自己的优势,屡屡碰壁。上周她哭着给表妹打电话:”妈,我觉得自己什么都好,就是不会说话…”
这让我想起我大学时的室友小林。他来自农村,刚开始连普通话都说不好,但他坚持参加各种演讲比赛,慢慢变得自信大方。现在他在一家外企做销售总监,年薪百万。他说:”会说话不是天生的,是练出来的。”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沟通能力比学历更重要。教会孩子:
- 如何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
- 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
- 如何在不同场合得体地说话
这些能力将伴随他们一生。
三、感恩与共情的能力
认识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刘总,他的儿子在美国读常春藤名校。按理说这样的孩子应该很优秀,可刘总却忧心忡忡:”孩子太自我了,觉得我们为他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去年春节,刘总生病住院,儿子只打了个电话就继续和朋友聚会,连面都没露。
对比之下,我姑姑家的孩子虽然只是普通上班族,但特别懂得感恩。每次回家都会给父母带礼物,节假日主动帮忙做家务,姑姑常说:”这孩子让人省心。”
感恩不是与生俱来的品质,而是需要从小培养的习惯:
- 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
- 教会他们珍惜他人的付出
- 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四、安身立命的本事
朋友老陈的儿子小陈是个”学霸”,从小学到大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毕业后找工作却屡屡受挫,因为他只会读书,没有任何实际技能。现在30多岁了,还在不停地换工作,生活拮据。
而老陈的邻居老李的儿子虽然只是中专毕业,但从小喜欢修理电器,现在开了一家维修店,生意红火。老李常说:”孩子有一技之长,比什么都强。”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单一的学历已经不够了。我们要教会孩子:
- 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 培养至少一项专业技能
- 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
让孩子拥有一技之长,就是给他们未来的保障。
人到中年,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能够独立、幸福地生活。与其为他们遮风挡雨一辈子,不如教会他们面对风雨的能力。独立生存、有效沟通、感恩共情、安身立命——这四种能力,将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记住:你今天多逼孩子一步,明天他们就少求你一次。当我们老了,看到孩子能够自信、独立地生活,才是真正的心安。这,就是为人父母最大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