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的黄昏:当“笨蛋帅哥”不再吃香

在内娱的造星流水线上,“人设”曾是屡试不爽的黄金法则。然而,2025年的这个秋天,成毅与李乃文的遭遇,似乎预示着这套法则正在失效。曾经让明星快速圈粉的“笨蛋帅哥”标签,如今正迎来它的口碑拐点。

​一、人设营销的演变轨迹​

回顾内娱发展史,明星人设经历了从“神秘化”到“标签化”的转变。早期明星被经纪公司精心包装,保持距离感与神秘感;随着社交媒体时代到来,亲民、真实的“人设”成为新宠。

“笨蛋帅哥”这一人设的兴起,契合了当下社会的审美转向。在高压的生活节奏下,观众渴望看到光环之外的“真实”——明星也会犯错、出糗,这种反差感消解了偶像与普通人之间的鸿沟。成毅在红毯被绊、忘交话费导致断网等“迷糊”行为,恰好满足了这种心理需求。

但问题在于,当真实被刻意表演,人设就开始变味。有网友犀利指出:“这些‘意外’出现得过于频繁和精准,就像精心编排的剧本。”当偶然成为常态,真诚便沦为套路。

​二、性别双标下的舆论反噬​

李乃文的案例更深刻地揭示了人设营销中的性别差异。同样是剪彩失误,若发生在女星身上,很可能被贴上“不敬业”标签;而男星则被宽容地解读为“反差萌”。这种双标待遇引发了公众的逆反心理。

近年来,随着性别平等意识的觉醒,观众对明星行为的评判标准正在趋同。女性艺人长期面临的严苛审视,如今也开始应用于男性艺人。这不仅是审美观念的进步,更是社会价值观的演进。

​三、人设疲劳与信任危机​

当下娱乐圈正经历着严重的“人设疲劳”。从“老干部”到“吃货”,从“学霸”到“笨蛋帅哥”,套路化的人设营销让观众产生审美倦怠。当每个明星都按照模板打造形象,真实感便荡然无存。

更严重的是,人设与演员本职工作的冲突。成毅作为专业演员,过度强化“笨蛋”标签,可能影响观众对其作品的接受度。当观众带着“他可能不太聪明”的预设去看剧,对角色的信服度自然会打折扣。

​四、人设崩塌的连锁效应​

历史经验表明,人设崩塌的代价极其惨重。某“好男人”人设明星因出轨丑闻事业尽毁,某“学霸”人设艺人因学历造假遭全网群嘲。这些案例都在警示:人设是把双刃剑,越是完美的人设,崩塌时反噬越猛。

对于成毅而言,“笨蛋帅哥”的人设风险在于:一旦被发现有“表演”痕迹,之前所有的“真实”举动都会被打上问号。这种信任危机往往是毁灭性的。

​五、新审美趋势下的转型之道​

聪明的艺人已经开始调整策略。新一代明星更倾向于展示多维度的真实自我,而非单一标签。例如,某顶流小生在展示音乐才华的同时,也不避讳谈论自己的短板;某女星在维持专业形象的同时,大方分享生活糗事。

这种“去人设化”的倾向,反映了观众审美趣味的升级:他们不再满足于扁平的标签,而是渴望看到立体、真实的人。

​六、行业反思与未来展望​

明星人设的危机,本质上反映了娱乐产业与观众关系的重构。在信息透明的社交媒体时代,观众掌握更多话语权,他们对真实的渴求,正在倒逼行业改变造星模式。

未来的明星营销可能需要回归本质:用作品说话,靠实力圈粉。人设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但绝不能替代真正的才华与努力。

​真实的重量​

成毅与李乃文的“人设审判”,是一个时代的信号。它告诉我们:观众正在变得成熟,他们能够分辨什么是真实的瑕疵,什么是刻意的表演。在这个意义上,“人设的黄昏”或许正是“真实的黎明”。

对于艺人而言,与其费心经营一个易碎的人设,不如专注打磨真实的自己。因为在这个透明化的时代,唯有真实,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言:“人设可以让你红一时,但只有真实才能让你走得更远。”这场关于“笨蛋帅哥”的讨论,最终指向的是一个更深刻的命题:在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究竟期待看到怎样的明星?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