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篮网队作为NBA中与中国渊源最深的球队之一,自2008年易建联加盟以来,始终保持着独特的”中国情结”。这支由华裔老板蔡崇信控股的球队,在过去十七年间先后迎来了四位拥有中国元素的球员——易建联、林书豪、崔永熙和曾凡博。他们或以实力证明中国球员的价值,或以商业潜力拓展NBA的中国市场,或以年轻活力延续着中国篮球的NBA梦想。本文将全面梳理篮网队与中国球员的深厚渊源,分析每位球员在篮网的经历与贡献,并展望曾凡博加盟后的发展前景,揭示这支纽约球队如何成为连接中美篮球文化的特殊桥梁。

篮网中国元素的缘起:蔡崇信与球队的东方战略
布鲁克林篮网队与中国篮球的深厚渊源始于2018年,当华裔商人蔡崇信以10亿美元买下球队49%股份时,这支纽约球队便开启了一段独特的”东方之旅”。蔡崇信在2019年又以13.5亿买下剩余51%股份,实现了对篮网的完全控股,同年还斥资11.5亿收购了巴克莱中心,这一系列动作不仅彰显了其商业雄心,也为篮网注入了鲜明的中国基因。作为NBA首位华裔 majority owner(大股东),蔡崇信深谙中国市场对联盟的重要性,他曾在采访中表示:”篮网需要一位中国球员,这不仅是商业考量,更是情感连接。”
在蔡崇信的引领下,篮网队形成了系统的中国市场开拓战略。从2016年签下林书豪吸引亚裔球迷,到2024年用双向合同引进崔永熙,再到2025年与曾凡博签订Exhibit 10合同,篮网始终保持着与中国篮球的紧密互动。球队管理层清楚地认识到,拥有中国球员不仅能提升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影响力,还能带来可观的商业回报。火箭队因姚明效应获得的成功便是前车之鉴——球队价值飙升,中国赞助纷至沓来,比赛收视率长期位居联盟前列。
市场数据显示,篮网在中国的社交媒体关注量自蔡崇信入主后增长了近300%,中国赛期间篮网相关商品的销售额更是屡创新高。2024年崔永熙加盟时,篮网官方微博的官宣帖获得了超过50万点赞,远超其他常规内容。这种”中国情结”不仅体现在球员签约上,篮网还定期举办中国新年庆祝活动,推出中文球衣,并与中国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在NBA全球化战略中,中国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篮网篮球运营总裁肖恩·马克斯曾坦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篮球粉丝群体,与他们建立情感连接对球队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正是这种战略眼光,使得篮网在开拓中国市场方面始终走在联盟前列,甚至被媒体称为”仅次于火箭的中国主队”。
开拓者易建联:篮网中国篇章的首位主角
2008年6月27日,一笔交易震惊了中国篮坛——密尔沃基雄鹿将易建联和鲍比·西蒙斯打包送至新泽西篮网,换取理查德·杰弗森。这位年仅21岁的中国前锋就此成为篮网历史上首位中国球员,开启了这支球队与中国篮球的特殊缘分。当时的篮网正处于重建期,队中拥有文斯·卡特这样的超级球星,而易建联被管理层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成为球队未来的核心之一。
在篮网的两个赛季里,易建联展现出了明显的进步轨迹。2008-09赛季,他场均贡献8.6分和5.3篮板,虽然数据不算亮眼,但已经比雄鹿时期有所提升。而到了2009-10赛季,阿联迎来了NBA生涯的高光时刻——场均12分7.2篮板,两项数据均创其NBA生涯新高。这个赛季他多次打出惊艳表现:2010年3月1日对阵奇才砍下20分19篮板的大号两双;3月27日面对活塞更是狂砍31分,刷新个人NBA单场得分纪录;4月10日对阵公牛,他达成了职业生涯篮板总数突破1000个、抢断总数超过100次的里程碑。
易建联在篮网的成长不仅体现在数据上,更在于技术风格的转变。他逐渐开发出了稳定的中远距离投篮能力,2009年1月10日对阵老东家雄鹿时三分球4投3中,展现了外线威胁。2009年12月,伤愈复出的易建联更是连续4场比赛得分20+,创造了中国球员在NBA的连续高分纪录。篮网时任教练劳伦斯·弗兰克评价道:”易每天都在进步,他的职业态度无可挑剔,投篮手感柔和,运动能力出色,完全具备成为全明星大前锋的潜质。”
然而,频繁的伤病成为阻碍易建联更进一步的最大障碍。在篮网期间,他先后遭遇右手指骨裂、左脚踝扭伤、右肩拉伤等多处伤病,两个赛季共缺席了49场比赛。尽管如此,阿联仍然在篮网队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是球队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球员,也是迄今为止在篮网效力时间最长的中国球员。他的表现虽然未能达到姚明的高度,但为后来的中国球员登陆NBA树立了榜样,证明了亚洲内线球员同样可以在NBA立足。
2010年6月30日,篮网将易建联交易至华盛顿奇才,结束了这段为期两年的”东方实验”。离队时,篮网总经理范德维奇表示:”易是一位非常努力的球员,他的职业精神令人敬佩。虽然我们不得不做出这个决定,但他在篮网的贡献不会被遗忘。”而易建联本人也曾坦言,篮网时期是他NBA生涯”最具成长性的阶段”,在这里他获得了稳定的出场时间,积累了宝贵的比赛经验。

林书豪:从”林疯狂”到篮网领袖的华裔旋风
当林书豪2016年7月以3年3600万美元合同加盟布鲁克林篮网时,他早已不是那个名不见经传的落选秀,而是经历过”林疯狂”奇迹、辗转多队的明星控卫。作为篮网队史首位华裔球员,林书豪的加盟不仅延续了球队的”中国情结”,更在商业和竞技层面为这支纽约球队注入了新活力。
2016-17赛季,林书豪在篮网打出了准全明星级别的表现——场均14.5分、5.1助攻、3.8篮板和1.2抢断,33场首发中有多场关键发挥。2016年10月29日赛季首战,他面对步行者砍下21分9篮板9助攻的准三双,带领球队取得开门红;2017年4月11日对阵凯尔特人,他更是豪取26分12篮板,成为自2007年以来首位单场至少25分10篮板的篮网控卫。当时的篮网主帅阿特金森评价道:”林是我们战术体系的核心,他的组织能力和领导力对年轻球员的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命运对林书豪的篮网生涯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2017-18赛季揭幕战,林书豪在一次突破中倒地,随后痛苦地重复着”I’m done, I’m done”(我完了),赛后诊断为右膝髌韧带断裂,直接导致赛季报销。这次重伤不仅中断了他正处上升期的职业生涯,也让篮网围绕他建队的计划被迫搁浅。2018年7月,篮网将林书豪交易至老鹰,结束了这段充满遗憾的合作。
尽管篮网时期短暂且结局不尽如人意,林书豪仍在这支球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作为哈佛大学的高材生,他以球商高、技术全面著称,擅长挡拆进攻和组织串联,完美契合了当时篮网主打的速度与空间篮球。在场外,林书豪的华裔身份为篮网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度——他的7号球衣销量一度位居联盟前列,篮网主场比赛的亚裔观众比例显著提升,球队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的互动量也成倍增长。
林书豪与易建联在篮网的经历形成了鲜明对比。阿联是正统的中国篮球培养体系产物,代表着中国男篮的黄金一代;而林书豪则是美国出生的华裔,其成功更多体现了美国篮球培养体系对亚裔球员的接纳。两人在篮网的不同轨迹也反映了NBA对不同类型亚洲球员的期待——易建联被期望成为下一个姚明式的内线支柱,而林书豪则被希望复制”林疯狂”的票房奇迹。
回首林书豪的篮网岁月,虽然因伤病戛然而止,但他展现的职业精神和场上表现赢得了广泛尊重。正如他在自传中所写:”在篮网我本有机会证明自己不只是’林疯狂’,而是一个真正的NBA首发控卫。虽然结局令人心痛,但我依然感激那段经历。”对于篮网而言,林书豪不仅是一位实力派球员,更是连接球队与亚洲市场的关键纽带,他的7号球衣至今仍是篮网商店中最受亚裔球迷欢迎的商品之一。
崔永熙:短暂绽放的中国新星
2024年9月21日,布鲁克林篮网官方宣布与中国球员崔永熙签下一份为期两年的双向合同,这位21岁的锋卫摇摆人成为继王治郅、巴特尔、姚明、易建联、孙悦、周琦之后,第七位登陆NBA的中国球员。篮网的这一决定既是对崔永熙潜力的认可,也延续了球队自蔡崇信入主以来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崔永熙的NBA之旅始于一次勇敢的自我挑战。2024年CBA赛季结束后第三天,他便飞赴美国准备选秀,跨越四个时区,飞行近1.8万公里,完成了篮网、灰熊、爵士等6支NBA球队的试训。尽管最终落选,但他在夏季联赛中展现的积极态度和全面技术打动了篮网管理层。球队总经理肖恩·马克斯在签约后表示:”崔是一位非常有天赋的年轻球员,他的运动能力和防守意识符合现代篮球的需求。我们愿意给他时间成长。”
在2024-25赛季,崔永熙奔波于篮网与其发展联盟附属球队长岛篮网之间。他在NBA共获得5次出场机会,场均2分钟得到0.6分,最令人难忘的是2024年10月28日对阵雄鹿的比赛,他在最后1分58秒登场并通过罚球拿到NBA生涯第一分。而在发展联盟,崔永熙逐渐找到节奏,12月9日对阵科利奇帕克天鹰的比赛中,他11投5中,三分8中4,砍下14分4篮板2助攻3抢断2盖帽的全面数据,多项统计创个人新高。
正当崔永熙开始适应美国篮球节奏时,灾难突然降临。2024年12月11日对阵缅因凯尔特人的比赛中,他在争抢篮板时落地不稳,左膝前交叉韧带(ACL)撕裂,赛季提前报销。五天后,篮网官方宣布裁掉崔永熙,为签约其他球员腾出名额。球队在声明中强调:”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感谢崔的贡献,祝愿他早日康复。”
崔永熙的篮网生涯虽然短暂,却具有标志性意义。他是继周琦之后时隔六年再次登陆NBA的中国球员,体现了新一代中国篮球运动员挑战最高水平的勇气。与前辈们不同,崔永熙没有显赫的国家队履历或CBA统治级数据,他凭借的是符合现代篮球潮流的”3D”属性——三分(3-point)加防守(Defense)。篮网曾希望将他培养成类似日本球员渡边雄太那样的角色球员,可惜伤病中断了这一进程。
从商业角度看,崔永熙的加盟为篮网带来了可观的关注度。签约消息公布后,篮网中文社交媒体粉丝量单日增长15万,相关商品销售额激增。中国品牌也迅速与篮网接洽,希望利用崔永熙的形象进行市场推广。一位NBA中国市场分析师指出:”即使崔永熙大部分时间在发展联盟,他的存在仍然为篮网在中国市场赢得了大量曝光和好感度。”
离队后,崔永熙在纽约接受了ACL修复手术,并公开表示康复后将继续追逐NBA梦想。他的故事激励了许多中国年轻球员——跳出CBA舒适圈,挑战篮球最高殿堂需要巨大勇气,无论结果如何,这种尝试本身就值得尊敬。正如崔永熙自己所说:”这段经历让我看清了差距,也明确了方向。只要有机会,我还会再来。”

曾凡博:篮网中国故事的第四篇章
2025年9月23日,布鲁克林篮网官方宣布与中国前锋曾凡博签订Exhibit 10合同,这位22岁的北京首钢球星成为篮网队史第四位具有中国元素的球员,紧随易建联、林书豪和崔永熙的步伐。曾凡博的加盟恰逢NBA中国赛时隔多年重返中国,时空的巧妙交汇为这段新的”东方情缘”增添了更多看点。
Exhibit 10合同是NBA的一种非保障性训练营合同,其特殊之处在于它为球员提供了”曲线救国”的机会——若未能进入15人正式名单,球员可加盟该队的发展联盟附属球队,并获得最高5万美元的奖金。对曾凡博而言,这份合同意味着他需要在训练营和季前赛中证明自己,争取将合同转为更稳定的双向合同。目前篮网已有两名双向合同球员(艾蒂安和利德尔),仅剩一个双向名额可供竞争。
曾凡博的篮球履历显示了他独特的成长轨迹。2021年他曾报名NBA选秀但最终落选,随后加盟发展联盟点燃队磨练一年。回到CBA后,他在北京首钢队迅速成长,2024-25赛季场均贡献14.7分4.7篮板1.9助攻1.5盖帽,三分命中率达到40.5%,入选本土最佳一阵并荣获”最具进步球员”奖项。2米11的身高加上出色的外线投射能力,使他被球探视为极具潜力的”3D前锋”,恰好契合现代NBA对空间型四号位的需求。
篮网选择曾凡博并非偶然。实际上,在2025年选秀大会上,篮网曾计划用19号签选择另一位中国内线杨瀚森,但被开拓者截胡,曾凡博因此成为篮网的”第二选择”。球队管理层看中的不仅是他的篮球天赋,还有其背后的中国市场价值。篮网总经理马克斯直言:”曾是一位有潜力的年轻球员,我们期待他在训练营中展示能力。同时,他对我们在中国市场的拓展也有积极意义。”
曾凡博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他需要短时间内适应NBA级别的对抗和节奏,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同时在队内竞争中脱颖而出——篮网锋线已有小迈克尔·波特、杰伦·威尔逊等实力派球员。此外,他在CBA半决赛中遭遇的背部伤势也需要谨慎管理。不过,曾凡博拥有年龄优势(仅22岁)和符合潮流的技能包,这为他争取留队增添了筹码。
从商业角度看,曾凡博的加盟时机堪称完美。2025年NBA中国赛将由篮网对阵湖人,若曾凡博能在这场焦点战中登场,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曝光度。篮网近年积极开拓中国市场的战略也将为曾凡博的发展提供额外助力——球队拥有中文社交媒体团队、中国合作伙伴以及大量亚洲球迷基础,这些资源都能帮助他更快融入。
曾凡博的追梦之路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篮球的新风向。与前辈们不同,他主动放弃了CBA的顶薪合同和核心地位,选择挑战NBA这一更高平台。正如他在采访中所言:”钱和地位不是我现在考虑的重点,我想看看自己能在最高水平比赛中达到什么高度。”这种纯粹的职业态度正是中国球员冲击NBA最需要的品质。
如果曾凡博能抓住机会,他有望复制日本球员渡边雄太的成功路径——从Exhibit 10合同起步,通过发展联盟磨练,最终在NBA站稳脚跟。无论结果如何,曾凡博的尝试都将为中国年轻球员树立新的榜样,证明即使没有姚明般的天赋,通过正确的发展规划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样有机会触摸NBA的梦想。
跨越时空的东方纽带:篮网中国情结的启示与展望
从2008年易建联加盟至今,布鲁克林(新泽西)篮网队与中国篮球的缘分已延续十七载。四位具有中国元素的球员先后穿上篮网球衣,他们或长或短的效力经历,共同编织了一段跨越太平洋的篮球情缘。这段独特的历史不仅改变了相关球员的职业生涯,也对NBA的中国市场战略、中国篮球的发展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篮网的”中国情结”呈现出明显的代际特征。易建联(2008-2010)代表着中国篮球”移动长城”时代的尾声,他是传统内线球员,依靠高度和技巧在NBA立足;林书豪(2016-2018)则是美籍华裔的成功典范,他的”林疯狂”故事打破了亚裔后卫在NBA的天花板;崔永熙(2024)体现了新一代中国球员的国际化视野,勇于跳出CBA舒适区挑战最高水平;而曾凡博(2025-)则展示了现代篮球对空间型前锋的青睐,他的技术特点更加符合NBA当前的潮流。这四位球员的不同轨迹,恰是中国篮球与世界接轨的缩影。
从商业角度看,篮网的中国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蔡崇信入主后,球队在中国市场的品牌价值提升超过200%,相关赞助收入和商品销售成倍增长。易建联时期,篮网比赛在中国收视率位居联盟中游;林书豪时代,球队在亚洲社交媒体粉丝量暴涨;崔永熙虽然效力短暂,但其签约消息在中国网络平台创造了超过2亿的阅读量。这种商业成功验证了”中国元素”的价值,也为其他NBA球队提供了可借鉴的全球化策略。
对中国篮球而言,篮网提供的平台具有特殊意义。与火箭队主要依赖姚明个人影响力不同,篮网的中国战略更加系统多元——既有易建联这样的国家队核心,也有林书豪这样的华裔偶像,还有崔永熙、曾凡博这样的潜力新星。这种多样性为中国球员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证明通往NBA的道路不止一条。正如著名篮球评论员苏群所言:”篮网对中国球员的开放态度值得赞赏,他们愿意给不同特点的东方面孔机会,这种包容性对中美篮球交流至关重要。”
展望未来,篮网的”中国故事”仍有巨大发展空间。随着曾凡博加盟和NBA中国赛重启,球队在中国市场的存在感将进一步增强。从竞技层面看,中国篮球需要更多像曾凡博这样具备NBA所需技能的球员——出色的外线投射、灵活的防守换位、无球跑动意识等。而从商业角度考虑,篮网可能会继续发掘有潜力的中国球员,维持其在亚洲市场的领先地位。
深层次看,篮网与中国篮球的互动揭示了职业体育全球化的本质——它既是商业扩张,也是文化交流。易建联带去了中国的谦逊勤奋,林书豪带来了美籍华裔的自信张扬,崔永熙展现了新生代的无所畏惧,曾凡博则承载着中国篮球的新希望。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正是体育最动人的魅力所在。
对中国年轻球员而言,篮网的经历提供了宝贵启示:NBA的舞台并非遥不可及,但需要清晰的自我定位、不懈的努力和适当的机遇。无论是易建联的坚持、林书豪的逆袭、崔永熙的勇气还是曾凡博的抉择,都在讲述同一个道理——在全球化篮球时代,只有拥抱挑战、突破自我,才能在世界最高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当曾凡博在2025年篮网媒体日穿上12号球衣时,他接过的不仅是一件球衣,更是一份延续了十七年的东方情缘。这段篮网与中国篮球的特殊纽带,还将继续在纽约与北京之间,架起一座跨越时空的篮球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