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近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为以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文化是灵魂,精神是动力,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从“有没有、缺不缺”跃升为“好不好、精不精”。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走出了一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新路。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不仅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为加强和改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了方向和遵循。

文化中国,气象万千;文明之花,神州绽放。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金名片,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春节”申遗成功,向世人展示了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文化产业具有带动和辐射作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彩。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贵州的台江“村BA”、榕江“村超”成就了民族文化的盛宴和精神文明的大餐。先进典型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鲜活教材,“时代楷模”“中国好人”大量涌现,文明城市等创建活动不断推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彼此相连、相互促进。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是人的思想建设、灵魂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深化理论武装、统筹推进宣传普及、深入推动贯彻落实,让信仰信念的明灯在人民群众心中闪亮。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走心,用接地气、有生气、富有吸引力的大众话语,架起党的创新理论通向人民群众的桥梁。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让党的好声音化作社会最强音,传遍千家万户、直达人民心间、回响在中华大地。

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力,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力源泉和不竭动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锚定人民至上的价值航标,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治理效能,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支持更多主体参与文化治理。推动国有文化市场主体创新发展,引导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建设,推动多领域与旅游深度融合。深化文化和科技融合,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改进文化创作生产流程,实现精神文明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

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指引,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