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慧照亮人类共同发展之路(国际论坛·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2025年盛夏,当全球目光聚焦于可持续发展议题时,中国以其独特的现代化实践再次证明: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崛起不仅关乎自身命运,更能为人类共同未来注入持久动力。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关键时刻,中国式现代化以其深厚文明底蕴与创新实践智慧,正在重塑全球发展格局,为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提供东方答案。
一、发展奇迹背后的文明密码
翻开当代中国的发展画卷,一组组亮眼数据折射出非凡成就:2024年GDP突破130万亿元大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十年位居全球首位,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80%以上;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十年间跃升27位至第十一位。这些数字背后,是五千年文明积淀与现代科技创新的完美融合。
在浙江杭州的云栖小镇,人工智能小镇与良渚古城遗址隔街相望,古老文明与数字未来和谐共生。这种独特的”双创”生态——既传承”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又拥抱”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正是中国式现代化最生动的注脚。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宾塞所言:”中国的发展故事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叙事,证明现代化道路可以有千万种模样。”
二、开放共赢的全球治理新范式
面对单边主义抬头、保护主义蔓延的逆流,中国始终高举多边主义旗帜。从雅万高铁到比雷埃夫斯港,从菌草技术到北斗导航,”一带一路”倡议已惠及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累计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正将发展经验转化为国际公共产品:全球发展倡议聚焦减贫、粮食安全等八大领域;全球安全倡议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等热点问题;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在非洲大陆,中国援建的蒙内铁路不仅是一条交通动脉,更是技术转移的”造血工程”。肯尼亚铁路培训学校里,当地工程师正在学习中国标准的高铁维护技术。”我们不仅要修路,更要教会他们修路的方法”,中国工程师王磊的话道出了中国方案的精髓——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三、文明互鉴中的发展哲学
中国式现代化最深层的魅力在于其兼容并蓄的发展哲学。当西方现代化伴随着殖民扩张的历史记忆时,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当传统现代化模式遭遇生态困境时,中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当全球化遭遇逆流时,中国主张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村寨的传统竹楼与太阳能板和谐共存,村民们既守护着千年农耕智慧,又享受着现代清洁能源的便利。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创造性转化,恰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生动实践。英国社会学家马丁·阿尔布劳评价:”中国正在创造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它既保持文化主体性,又具有世界包容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方案正以其独特的实践智慧照亮人类共同发展之路。从数字经济到绿色转型,从减贫脱贫到科技创新,中国始终以开放胸襟拥抱世界,以务实行动践行承诺。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中国正以其稳健前行的步伐,为动荡变革中的世界提供确定性力量,书写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篇章。

为您推荐